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策略

2022-11-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红荣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605

   摘 要:“双减”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新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而且通过合理利用能够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从“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入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整合运用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并对“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整合运用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减”政策;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基础性知识内容较多,是学生掌握语法、积累词汇、初步掌握写作技巧的关键途径,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时代感,促使语文教学与当代学生需求更加契合,而且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双减”背景下,要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需要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保障语文教学的先进性,赋予语文教学时代感”“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赋予语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内驱力”“丰富语文课堂形式,保障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如下。
   (一)保障语文教学的先进性,赋予语文教学时代感
   新时代背景下,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的个性、需求都发生了改变。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需求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已经超过教师及家长的预期。而电子设备作为一把双刃剑,效果如何全在于对其的功能定位。据不完全统计,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路径之一,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同感,而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趋势相一致,能够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而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语文教学,也能够保障语文教学的先进性。[1]
   (二)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育行为以教师为主,學生通过主动思考、听教师讲解等进行学习。利用信息设备播放视频、音频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朗读以及分析课文,促使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网络优质朗读作品,并配置背景音乐,或增加其他配乐,能够从听觉角度营造课文表达的情感氛围,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对于年代久远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电影、电视片段等带领学生直观感受时代的特点。这就降低了单纯依靠分析讲解进行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赋予语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内驱力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趣味性上具有较多的发挥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从新的角度进一步赋予语文课堂趣味性,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低年级学生还未形成作文的概念,教师可利用动画、图片等,要求学生描述或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写作文打下基础。围绕同一视角、图片内容,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对故事进行创新。这样可丰富学生思路,并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故事情节,主动对画面内容进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兴趣可能有所下降,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富有趣味性的讲解题材,能够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率。[2]
   (四)丰富语文课堂形式,保障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其变化性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找到教学的关键。如教师可应用大数据采集分析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发展情况,找到学生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问题进行创新改进,拓宽教学思路,保障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寻找先进的教学题材以及优质教学内容,通过模仿、改进、利用创新课堂形式。
   二、“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整合运用中面临的挑战
   “双减”背景下,尽管结合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具有一系列优势,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保障整合应用多角度进行、避免信息技术影响知识内容、老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学校基础设施情况等几方面,展开分析如下。
   (一)保障整合应用多角度进行
   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单一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路径包括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素材,利用计算机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如PPT、思维导图等。而信息技术的其他功能,如分析功能、整合功能、设计功能等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要保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整合应用的科学性,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课堂功能的创新[3]。
   (二)避免信息技术影响知识内容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旦运用不合理就会产生一系列弊端。如过度利用信息技术,造成课堂新颖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未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造成学生短期记忆能力提升,但是由于缺乏对知识形成逻辑的理解,造成知识点的遗忘等。这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能够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及内涵,但是在脱离特定情境后学生不会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表达等。这是技术应用不合理对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师整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面临的挑战。

202211112135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