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巧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54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拓宽
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升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增强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有限,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打造阅读型校园、创造书香型环境、选择适切型阅读材料、筑造学习型社区等举措,使小学生在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书香型环境
小学阶段,阅读是小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课外阅读。如今倡导的教育公平亦希望学生能够因地制宜,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发展。课外阅读就是实施这一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教育界的调查研究成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有限,具体体现在学校缺乏图书资源、家庭内缺少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与教师缺少课外阅读的良好意识等方面。长此以往,无法长期践行课外阅读活动,将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促进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实现公平又有质量教育的途径,课外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及社会的重视,以促进小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思考。生活中,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习到各种知识,提高能力,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课外阅读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
第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农村小学生课外休闲娱乐的活动有限,部分学生因此而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更有甚者,还会聚集打闹,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影响了其身体健康。而课外阅读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的这些行为,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课外阅读有益于陶冶学生情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已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努力学习进取才是生存之道。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对外界社会的感知能力,并能够陶冶情操,使书籍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灵,这无疑会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如解数学应用题,很多学生不会更多是读不懂题导致的。形成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书籍有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较单一,阅读是一种较容易获得乐趣的方式。小学生会因读到感兴趣的内容便沉浸在书中。在阅读中得到的益处也无形中附在了阅读书籍本人的身上。当学生把在阅读中学习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时,便将感受到拥有知识的喜悦,进而主动地去学习。第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学会学习。日积月累的阅读量会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成绩。无论是学习哪一类知识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依靠课外辅导或是一味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时代发展对老师的要求。[1]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不仅仅让学生死记住知识,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学生一旦对书籍产生兴趣,便会主动地去阅读,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因此,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指导策略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将其迁移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需要学校、家长、小学生自身意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鉴于此,为促进农村小学生积极主动开展阅读活动,本文提出学校建立图书设施,完善阅读环境、家庭科学教养协校共育、学生加强主体认识明确身份、乡镇开展活动协同发展等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学校整合资源,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1.丰富学校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与校园里的基础设施有关。若学校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变教学的方法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而不少农村中小学缺少图书,导致教学限于课堂上的讲述,,把學生囿于教科书之中。学校应该在了解小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图书资料,满足学生阅读诉求,并且可在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收集图书角的图书以及让学生学会借书、还书的规则;让每个小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2.提高教师指导阅读的能力
学校应针对教师多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讲座或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教师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可以带给学生新的认识和体验。教师的一句提点,小学生都能想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到的新鲜事物。如果小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那么他们在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是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就会感到疑惑。随着这种模棱两可理解的次数的增加,他们便会失去对阅读的好感。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更不用说增加学生的学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了。因此,教师需要将授课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教授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内生动力,引领小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3.增加学校教育经费
政府加大投入,学校积极争取并在图书资料方面倾斜。利用教育经费来建立完备的图书馆,形成一套借书还书的规范体系,让小学生在借书、读书、还书中学会遵守规则与秩序,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学校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2022111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