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琼杰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684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根据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出现不足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有效实现小学的教育目标
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有理想、道德、文化以及纪律的良好品质,所以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培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小学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德育工作落实有效结合。
(二)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可以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保障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这就凸显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和学校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观念,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校园中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三)有助于抵抗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网络文化。信息时代可以让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同时也让人们沉迷网络。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小学生,导致小学生出现早熟、早恋、叛逆等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还有手机上的游戏让学生沉迷,出现暴力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班主任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给学生传播健康的思想道德内容,能减弱不良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小学生在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校园环境中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德育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注重德育工作
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很多小学面对升学压力,经常会占用道德与法治的课时,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效率过低。目前,学校和班主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明显不平衡。国家多次强调要在注重学生学业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让学校和教师彻底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阻碍。另外,部分家长认为德育工作只需要教师或者学校进行就可以,不需要家长参与,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过分溺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家长都应该满足,导致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的想法的思想。家长对学生一些过分的要求不进行批评,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缺失了自理能力,缺少责任心,还会出现逆反心理,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德育工作形式单一
丰富德育方式能够提高德育效果。现阶段的德育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师一直秉承说教的方式而忽略学生的参与。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最厌烦的就是说教。而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然而从目前的德育工作来看,教师还是主体,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德育的效率,但是德育的主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消化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另外,在展开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还需要重视隐性德育,这是德育非常关键的部分。隐性德育是展开间接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课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德育知识。隐性德育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德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部分班主任忽视了在各个科目中渗透德育,缺少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因此,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德育工作,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将德育工作渗入各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班主任自身缺少素养
班主任是在学校中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教师。而小学生会时刻注意班主任的举止。若教师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生就很难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导致班主任不能顺利地展开德育工作,影响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自身素养的缺失体现在:首先,班主任缺少专业的德育理论知识,在德育中只是根据教育经验展开教学,未掌握教育、心理、政治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班主任缺少德育操作能力,在展开德育工作时,还是按照一成不变的说教方式,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导致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能及时消化,更甚者厌弃学习,导致学生对道德素养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综合品质,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对策
(一)改变德育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理念中,一直是以班主任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强烈,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需要改变德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对“差生”给予鼓励和照顾,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并得到尊重。这样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并且也要重视学习较好的学生,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和表现。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根据主观意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把德育工作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學科的优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另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更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班主任要打开学生的视野,利用小学生的特征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加大对德育的了解。
gzslib2022111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