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析“双减”背景下以小学语文作业促教学效能提升策略

2022-11-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菊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811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学效能。具体阐述将自主先学、课堂作业、课后拓展这三类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的一部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前以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先学,诊断学情精准施教;课堂教学中以课堂作业任务为引领,重分享生成思维提升;课后以综合实践作业,重兴趣引领,促能力提升,以小学语文作业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效能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自主先学;课堂作业;综合实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旨在“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3~6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书面作业时间有20~30分钟。缩减书面作业时间后,教师将无法将课堂上的教学缺漏通过课后作业弥补,这必然促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设计质量。笔者认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效能,以改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质量,助推教学效能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具有评价、诊断、巩固教学的功能。作业内部蕴含教学形态,笔者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发现,可以将自主先学、课堂作业、课后拓展这三类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的一部分,贯穿于教学过程,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注重课前以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先学,诊断学情,精准施教;课堂教学中以课堂作业任务为引领,重分享生成、思维提升;课后以综合实践作业、重興趣引领、促能力提升等教学策略的扎实落实,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通过改进作业达到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目的,加强从知识技能训练到综合实践运用的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在“双减”背景下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自主先学——促学情诊断精准施教
   核心素养时代语文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课文讲解转变为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先学,以自主预习为前奏,诊断学情,顺学而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自主先学的“引导性学习作业”,借助此类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会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借助工具书查找自己不会读或者不懂的字、词,了解全文大意、思想主旨、查找阅读和课文背景有关的资料等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构建起大致的知识框架,同时使学生对经过自己努力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上课和教师、同学交流讨论的准备,从而对课堂学习产生期待。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们都来讲笑话”。在教学这次口语交际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自主预习,收集笑话并练习讲一讲笑话。学生会通过不同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试讲。教师以布置学习单的形式,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笑话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授课之初,教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行梳理,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笑话素材来源,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试讲笑话的环节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教学引导和讨论得出好笑话的标准,并对自己之前的资料单中进行勾画,筛选出好的笑话。
   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主思考,有了自我求知的意愿,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才会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就如这节口语交际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课堂生成“好笑话”的标准之后,学生再去审视自己之前的选择才会有所领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本单元人文要素所蕴含的“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从价值观上有一个发自思想深处的领悟和接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为课堂学习所做的学习和准备,体现教师的牵引作用,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确定了每一个单元及其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并使之形成螺旋上升式的序列,具体的学习任务需要遵照教材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文本的具体特点来编制。预习作业的高效完成对课堂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在布置此类作业时,首先要清楚本单元、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将适宜自主学习的基础性、铺垫性内容安排在课前,为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做好引导和铺垫,从而避免课堂上的盲目性;其次,在课堂授课前,教师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学习单或者谈话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明确学情,对与学习目标吻合度高的典型且集中的问题适时融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最后,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不需要再花费课堂的时间,可以对课堂学习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避免教师冗长的讲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作业——重分享生成、思维提升
   “课堂作业,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各种练习,类型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际操作作业等。合理的课堂作业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师生双方均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课堂作业的内容以教师指导、同学合作的探究性问题为主,也可以是与本课讲授内容相关的预备性知识与问题、直接相关的知识与问题、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或者练习题。“上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过程,更是知识的建构过程。”从笔者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中可以感受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上课没有布置相关的课堂任务,学生更多的是坐在那里听,或者动笔做笔记;有些教师整节课在讲解,或者让学生整节课在写练习题。“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不是让学生记住和理解概念与程序,而是通过安排与引导慢慢地将本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生成出来,而这个生成的责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课堂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相互依赖的具体学习任务中来,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课堂作业后,这项作业任务更大的价值是为全班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个别学生的作业被教师共享,通过教师的解释、说明,其他学生就可能对混淆的概念、程序等有所了解和厘清。这样安排的课堂练习任务,就成为课堂讨论知识建构的基础,每个学生通过课堂练习任务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者巩固某个知识点,也承担了为其他人贡献自己思考的责任。学生通过课堂作业为课堂讨论做出贡献,承担了课堂中知识生成中的部分责任,与教师共同完成了知识生成的探究过程。

gzslib202211262118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