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戈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568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关注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爱自己、爱他人。
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学习的过程如同清泉欢快流动,就是学习、体验人生、感悟道理的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作为小学班主任,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儿女,给予他们细心的照顾和严格的教育,要像经营一个家一样用心经营自己的班级。以爱育爱,以德治班,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一、培养学生关注自己
(一)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与众不同。”这句话其实就是强调对自我的关注。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性格方面,有的学生性格腼腆,不喜欢和老师或同学交流沟通,而有的学生则性格外向、活泼。在学科方面,有的学生喜欢学习音乐、语文这样的科目,有的学生则喜欢学习数学、体育之类的科目……总的来说,学生的能力、性格各有不同,也各有各的优点。那么,小学班主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呢?这就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更需要唤醒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肯定。五个手指,各有长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从而从内心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比如,班主任面对学生的叛逆心理时,如果单纯进行批评教育是无法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通过反思发现,当班主任换一种思路主动和学生沟通谈心,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生便能更充分地认识自己,从心理上接纳自己,改变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转化、培养其作为人的应有素质——自我肯定。当学生认清自己后,扬长避短,就会一点点进步。学生只有充分地自我肯定,才能激发创造力和上进心。自我肯定,不仅仅是人文主義的一个方面,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因此,班主任培养学生认识自己,自我肯定,是很有必要的。
(二)尊重自己,关注自己
自我的尊重,就是爱惜自己的名誉,珍视自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尊重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作家亦舒说:“我不介意辛劳工作,我所介意的是自尊,一个女人为着工作上的方便与顺利,得牺牲多少自尊。”作家夏七夕说:“自尊是不值钱,可没有自尊,整个人都不值钱。”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一个不珍视自己的人,是无法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赢得集体和社会的赞扬的。
面对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合群的情况,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特别关注,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意识,唤醒他们对自己成长的关注,这样才能解决发展性问题。
比如,班主任在班会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和好朋友的优点单,互相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优点、长处。面对来自同伴对自己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更加欣喜,充满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再加上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适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各尽其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己,从而树立强烈的自尊心,有了自尊就有了自信,这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管理自己,教育自己
管理自己,是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成熟的一个标志。从学生慢慢学会自我管理,就意味着他在成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非常重视对孩子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上自习课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强调: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人,还需要被人看管吗?刚开始一个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管理好自己,也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循序渐进的管理和教学教育过程,是需要班主任长期培养和管理的。班主任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制订相应的班规,让学生行动有准则,心中有规范,同时充分发挥小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在班会上,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自己主持,学生就本周班级里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做全面的评价,指出不足,表扬优点。对那些违反纪律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提出批评和解决的办法。班主任对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主持、开展、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集体中多数同学的带动下,学生的纪律观念、规则意识也会逐步加强。在班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人人有事做,谁都是班级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识,这样的班级管理也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存在就是合理”,学生所做的总有他的道理,面对学生的不足,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详细问清事件的缘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出现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教育他们,肯定合理的部分,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这将会对他们如何对待别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一)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善良本质的体现。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有着无穷的魅力,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并受到别人的认同。这是人文的体现,也是作为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班级作为学生的又一个“家”,每个学生都应该热爱它,关心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在运动场上,参加长跑的学生刚到终点,几位同学早已在那里等待着搀扶;作为留守儿童的学生缺少亲人的关爱,同学们主动和他交朋友;有学生生病了,班级的学生主动关心同学,给同学送上听课笔记、讲题;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是耻笑,而是主动帮助查漏补缺……学生的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了爱心,学生将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最富有的人。
gzslib2022112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