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靖东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711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德育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是开展德育的基础,构建
小学语文德育课堂充分符合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主要从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入手,分析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现状与原理,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渗透教育
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最佳时期,充分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能够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朝着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努力,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深刻落实德育与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教育工作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文化技能,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道德品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1]。在此基础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德育发展,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意识,教师要抓住小学德育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学习习惯。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渗透教育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德育的渗透
语文学科中涵盖了较多的德育元素。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过于关注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忽略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德育相关的元素,难以充分落实德育工作,在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时,大部分只流于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不显著。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应加强德育的渗透,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德育实施的可行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语文德育内容与手段的需要
小学德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包含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国家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等,德育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的德育集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因此德育较为片面,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2]。在渗透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和道德内容相结合,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也是创新语文德育内容与方法的需要。
(三)语文德育目标实现的具体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规则与法律意识,提高集体意识与团结能力,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实施德育时能够结合语文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德育内涵的内容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现状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采取讲授法进行授课,并展开全面的渗透教育,虽然教学方式较为简单,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理解较为缺失,难以完全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3]。另外,教师的德育方式还没有进行创新,德育的效果不显著。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过程中,还有大部分教师忽略了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的道德意识较为淡薄。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原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忽视了德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将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須深入了解立德树人的理念与德育的内容与内涵,才能够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的相关知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及时渗透德育。大部分课文中都有与德育相关的道理,学生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在体会课文精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还应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德育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等,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4]。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是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如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针对阅读文章,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使德育元素与语文知识相融合,先熟读文章,再进行熟记与背诵,使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并感悟文章的思想。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通过制定相关的要求,为开展德育提供依据,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5]。
(二)更新语文教师的德育理念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只有更新德育理念,教师才能够充分地理解新课改标准与立德树人的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立德树人理念相关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为立德树人的渗透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开展讲座、宣讲会等,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更好地带领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充分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德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gzslib2022112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