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构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何建霞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但这也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增,对学生精神及精力的消耗极为严重,泯灭了学生本应具有的天真及童心,甚至一些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教育部门推出了“双减”政策,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一些课外作业及学科类补习班都被做了严格的限制,这意味着学生无法通过作业与补习的方式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必须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心理松懈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有科目中语文课程非常重要,若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所学的基础内容,将会对其接下来的读写结合学习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所以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是目前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
   一、“双减”政策背景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有效减少课程作业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从整体上来看,“双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在适当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的同时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充分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返璞归真。
   “双减”政策的实行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工作来说既是教学机遇也是教学挑战。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打造更加有意义的读写结合课堂,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問题[2]。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抓住“双减”政策的优势,打造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成长需求的读写结合课堂,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读写结合环境,鼓励小学生不仅能够会表达,还能够勇敢表达。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想达到最佳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从根本上充分明确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刚刚迈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语言素养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教师利用“双减”政策的优势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读写结合能力是推动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时也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能力[3]。教师要将全方面提升小学生读写结合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根本上使小学生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性,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有意识地跟随教师的教育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和读写结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结合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查找有关读写结合的动画片等。
   (二)打消交际障碍,使小学生勇敢交际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读写结合的有效作用,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在心理素养及口语思维方面发展都不健全,部分小学生不敢在读写结合课堂上开口,甚至不愿意开口;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不熟悉的教师和同学不够勇敢和主动。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并没有将小学生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主体,不能从根本上围绕小学生展开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导致最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使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适应读写结合教学。所以,教师要及时避免以上情况,给予小学生更多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改变以往的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将小学生作为读写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主体,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互动,使小学生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勇敢表达。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在实际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并且在教材设计及教学组织过程中也进行了研究思考和教学创新,但是往往忽略了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训练任务。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学习课文所需的材料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当然也不会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再进行大量读写理解练习。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引导,学生读写理解训练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4]。
   (二)读与写教学中方法指导不到位
   读与写相结合的模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与教学目的。这种模式就是让所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对文章进行理解并进行二次加工,通过自己的语言在他们头脑中迅速形成一种完整的、可视化的文字语言表述,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效的科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的真正达成离不开所有一线教师正确及时的教育引导作用和广大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深入领悟[5]。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读写结合这种相对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做到真正熟练地运用,只是单纯机械、简单地将课本知识讲解停留在一种比较浅显的文本阅读或表层知识基础上,偏重于直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具体的文本内容结构进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这导致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不能真正灵活、有效、及时、科学地学习,真正做到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阅读迁移,,导致小学语文读写分离。这不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甚至会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滑。

gzslib202212192120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