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陶金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31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教学工作中也充分地运用了网络技术,提出了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对
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做出了具体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在家校共育背景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所具有的优势,之后论述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较弱,因此在家开展的微课学习,往往不具有较高的效率,所以需要充分发动家长的教育力量,促进家校共育和微课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微课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微课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首先,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而且所耗教学时间少。因此,在家庭辅导中,家长通过微课,对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指导和解决。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而且能防止家长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产生疲惫的心理。在预习阶段,通过微课的观看,也能将所学内容的重点简洁、凝练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避免由于过多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微课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和总结,家长就能在明确和把握知识点脉络的基础上,提高家庭辅导所具有的针对性。
其次,微课往往具有比较明确的主题。由于小学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都有一定的差距。微课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按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欠缺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在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下,所实现的辅导效果并不理想,家长往往也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一方面知识存在薄弱问题。而通过微课的应用,每一课的主题都是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按照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微课的学习,从而改善学困生的现状。
最后,微课教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交互性。在家校共育的开展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学生和家长,教师往往很难有精力实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一对一指导。微课具有其强大的优势,其灵活性较高,家长可以在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灵活地选择微课的课程进行家庭辅导,具有较大的便捷性。教师也可将微课作为有效的渠道和途径,,面向家长开展教育指导,从而不断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家庭学习环境。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理念问题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虽然已经渗透其中,但由于一些教师还未改变观念,使在家校共育背景下难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很多教师仅仅将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在课后依然以家庭作业的布置为主,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家庭学习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不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更多地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调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由于教师观念的偏差,使微课在家校共育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无法作为对学生提供教育指导的重要媒介。虽然很多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家校共育和微课融合的重要意义,却只停留在课后的复习阶段,并未重视课前预习阶段微课的运用。也没有通过微课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在家校共育下限制了微课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微课形式问题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这一特点在家校共育微课的运用中也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家校共育中,通过微课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进行重难点的反复理解,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并不愿意在微课的设计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微课内容比较干瘪、枯燥,也没有丰富多样的形式。还有一些教师选择敷衍了事,在网络上探索他人制作的微课。因此,在这种形式下,无法促进家校共育效果的实现。很多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微课设计时,往往过分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导致所设计的微课内容过于固化,没有较强的创新性,影响到学生使用微课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家长有效家庭指导的实现。
(三)使用反馈问题
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对微课使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在将微课内容传输给家长以后并没有积极地和家长沟通,实现微课使用反馈。通过微课的运用,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的學习和巩固,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但由于使用反馈问题的存在,导致微课的价值无法有效地发挥。还有一些家长在收到微课后不了解怎样使用,更别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现阶段的家校共育中,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建立起高效的沟通与交互,使家长无法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微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很多教师在微课教学中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为了推进微课教学在家校共育中价值和作用的发挥,首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促进教师对微课应用观念的转变,这样才能以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家校共育中实现充分的融合和运用。数学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家长的家庭指导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保障在家校共育中应用微课,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通过微课的运用,不仅能带动学生的数学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还能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构建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具体的微课设计时,教师要把握微课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确保通过简短、凝练的视频展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实用性,时间一般在5分钟以内,其中还要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鸡兔同笼”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难度分别进行微课内容的安排,这样也有助于家长在家庭辅导中对学生展开分层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难度的合理选择,避免出现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还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再比如,在设计“连加”这一部分数学问题的微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微课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数字,让学生进一步练习。这样能创新课后作业的形式,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在这种微课形式下,家长也能按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设计题目时,合理地调整和把握问题的难度。另外,对课前预习而言,微课同样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家校共育模式下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让学生能提前在家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部分微课内容的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趣味性,可以通过游戏形式的微课,让学生和家长通过微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了解和掌握主要学习的概念,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gzslib2022122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