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探析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路径

2022-12-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汪陆陆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787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思维便是其中之一,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编程;计算思维;培养路径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主要以讲解有关的知识为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极少关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计算思维,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信息技术编程设计的教学特点
   (一)分段多层次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12岁,他们刚刚步入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来讲,编程语言是一门全新的难度较大的课程和语言,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阶段的学生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要全盘统一教学。比如,一、二年级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存有限,而且接受能力没有高年级学生强,语言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偏理论的知识也理解得不透彻,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图像符号十分感兴趣,因此,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采用简单的游戏符号教学最为合适,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抽象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能够接受和理解较为理论的基础编程知识,如对一些基本的程序结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可以使用Scratch软件来协助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成熟,思维方式也更开阔,可以接受难度更大的知识,如学一些简单的C语言或者是python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编程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问题分解式教学
   计算机课程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快。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和编程进行一系列操作和运转,因此它的思维方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不同,更加注重高效和速度。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转变思维方式,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比如,当班级在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的时候,就需要将班级内的同学进行细致的分工,分配好劳动工具,哪些工具应该由哪些人负责,这些烦琐而细节的问题都需要提前去思考。这时就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忘记自己的职责,一些学生忘记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归置,整体流程较为复杂。如果按照计算思维方式来处理,首先就要拟定大扫除方案,制定活动清单,然后按照清单上内容一一落实,从而提高办事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编程的思维逻辑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三)发散性思维教学
   发散性思维是指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在一题多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地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多加训练,了解知识间的脉络,形成一定体系。信息技术编程课程中,学生还可以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路,突破思维定式,形成计算思维,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解题方向和方式的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有的运算方法简单,有的运算步骤复杂,但是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解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利于小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信息技术编程课程对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意义
   人们通过运用计算思维,可以高效、快捷地解决生活中一系列问题。当今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头脑和计算思维是人们必备的技能,如同人们必须会的“读、写、算”一样重要。计算思维是如今数字时代的基本要求,更是如今人们必备的核心素养。近些年,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改革,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计算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要求将计算思维逐渐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方面面。计算思维是核心素养概念的核心内容,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计算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其他素养的培养,因此计算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计算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期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形成计算思维条件反射,将其充分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要求学生要拥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思维到行动上都要充分地适应数字时代,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计算思维能帮助学生从更全面、更新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计算思维,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迁移。
   三、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以前都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很少关注到除了主科之外的其他科目,小学信息技术课就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但随着信息技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化需求也在逐步加深。现如今小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到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依旧只讲解基本的信息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学习的动力也会逐渐丧失。
   在教学方面具体体现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间较长,学生真正实践的机会有限。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一节课时间大约是40分钟,老师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维持纪律,还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打字训练,实际讲课的时间十分有限,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利用更多时间进行讲授和引导。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而且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操作,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其次,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基本上是范例教学的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然后学生对照着老师的流程进行模仿,进行相应的训练。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学不到知识的精髓,甚至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操作,最终无法完成实操任务,达不到相应的课堂效果。

gzslib202212222123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