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淑凤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738
中华民族拥抱着辉煌灿烂的古诗词文化,中国也被称为“诗的国度”,古诗词情感表达充沛、意境深邃悠远、语言生动凝练。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解、鉴赏、评价古诗词作品的能力,从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审美感悟,丰富精神世界。由此,本文通过对
小学语文部编版古诗词优秀作品的教学案例探讨,挖掘古诗词的深刻意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
语文课堂上发现古诗词之美,爱上中国古典文化,还
小学语文课堂一片诗情画意。
一、新
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一)重视学科的开放性
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地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渐疏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开阔视野,特别是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古诗词的翻译,而缺少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以往片面化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将学生的情感价值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古诗词背景的理解,创设情境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形成互动关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单向地传授学生知识,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对于课堂中的教学互动也无法发挥其真正效果,学生只是为了参与互动而互动,无法突出主体地位,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特别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预习、表演朗诵、讨论、交流等活动。比如,在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诗人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对古诗词的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学习和了解课外知识,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馆了解更多的古诗词,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自助查阅互联网或者询问教师,然后学生可以将了解的优秀古诗词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从而共同探讨古诗词的内容,教师在其中可以起辅助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进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位置。
(三)倡导课堂情境的创设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即特点是将感性与理性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时,应积极创设课堂情境,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非常适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古诗词,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天性,发散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助力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品味诗语——重视语言运用的独特性
目前小学生受到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等亚文化的影响,不仅在日常口头交际中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甚至把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作文表达中。同时崇尚个性的思潮盛行,小学生也难以理解古诗词语言表达方式,更不能对其进行赏析和评价,使得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加难以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就是希望学生能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语言艺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以诗歌语言为基础,让学生读懂诗词、运用诗词。以三年级下册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需要重点突出“红”“绿”两个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体会江南春色浓艳之美。古诗词中许多作品因为一字一词的使用,使其成为千古绝句,备受推崇,古人“炼字”的本意是营造意境,引导学生从一个词语窥见整首诗歌的面貌,进而体会诗歌意象、情感、意境,从词语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上,通过炼字来感受诗情。例如,在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通过诗意语言带领学生体悟诗人的心境,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诗人向往田园宁静生活的真实原因,感受诗人的淳朴情怀。
(二)同创诗境——增强诗歌教学的真实性
一首好诗就像一幅图画,画意品悟,需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从诗歌中不断地品味意象,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将历史情境和日常生活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古诗词教学中创设的活动情境要真实具体,教师需要使用多样化的内容展示教材内容,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感受诗词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三年级上册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多媒体素材:斜风细雨、花草树木、湖光山色、林间小路、江上船舶、荷花莲叶等。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电子屏幕上自行搭配,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品味诗歌的意境中,比传统只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夠,将诗词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表演的综合性形式,给学生一种全面、系统、完整的沉浸式体验。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通过《经典咏流传》中凤凰传奇的创新演唱,学生可在听诗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构建江南春景图,体悟诗人的喜悦舒畅之情,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拓宽了诗歌学习的空间。
(三)聚焦背景——强调诗歌教学的文化性
中国古典诗词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背景,文化的融入能让古典诗词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在当今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汉语和中华文化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考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文化宝藏”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青少年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担任历史重任的主力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呈现在课本上,更要蔓延到学生的内心,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华。例如,在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牛李党政的政治动荡背景、白居易自求外任的个人失意背景。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理解诗歌情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文史结合,拓展古诗词学习空间。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用感性思维认识事物,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讲解王昌龄的《出塞》时,通过引入卫青奇袭龙城的历史故事,挖掘诗歌的爱国情怀。
gzslib2022122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