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盛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3168
沟通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语言传递的桥梁纽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小学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更要注重沟通艺术,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小学阶段,,
班主任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具体的心理状况,做到全面了解与掌握,并且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情绪、心理等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制订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方案,促进班级工作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同时,在班级管理开展中,也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爱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关心、关爱,并在这一效应的催发下,积极调动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见,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切实发挥出沟通艺术,真正取得实用性的价值。结合具体班级的情况,制订可行性的管理工作策略,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一、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运用沟通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小学阶段,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首先,班主任应具有一定的素养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同时还要善于为学生讲解、宣传一些新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采取一定的经营方式,为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和谐、宽容、愉悦的管理氛围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使得整个班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良好关系。而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的沟通艺术有催化作用,有利于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强化沟通艺术,这对于一些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能够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因材施教。通过班主任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以此来为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班级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与同龄人接触较少,由于家庭宠溺,出现自私自利的心理,集体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更需要合理运用沟通艺术,不仅要向学生及时传递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还应通过开展班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班级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价值,不断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年龄较小,这一时期也正是培塑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起步时期、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领头人,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则要充分运用合理的沟通艺术,在学生发生一些问题或者不足时,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学会反思,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传递与人为善、遵守规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的正确思想观念,避免学生走错方向。可以说,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我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运用沟通艺术现状
当前,在一些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艺术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但就运用现状来看,有时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有些班主任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被动接受自己的指令。而这一做法显然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主旨背道而驰。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学生远离班主任,而且还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无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班主任以命令式的方式来管理学生,也使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对寻求班主任帮助犹豫不决,因为在其心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某些错误时,有的班主任采取的批评教育方式较为极端,这也导致学生可能会出现逆反排斥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这一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一些问题,也降低了管理效率,无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二是缺少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小学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少班主任采取的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因此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则比较缺失,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如果说班主任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模式或者统一的沟通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则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会当即教训学生。可能这样的一种方式对敢接受直面批评的个别学生适用,也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但是,對于另一些好面子、自尊心强的学生来说,这一直面批评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应该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确思维,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三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出现问题时,个别班主任仍然会按原有管理方案按部就班、套路化地管理学生。教师一味强调自己的建议或者要求,却对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并不重视,也不在意,对学生反映的一些情况也并没有加以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这一管理方式易产生排斥心理,导致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欠佳。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正确运用沟通艺术的具体策略
(一)找准定位,提高沟通的技巧与水平
教师与学生只有平等沟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与心相贴近。加强沟通艺术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而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成为顺利开展班级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班主任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不能以权威者或者是命令者的形象示人,这不仅不会提高管理的能效,反而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甚至会远离教师。现代的学生都极具个性,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保持平等以及和谐宽容的态度,切忌用一些侮辱性或者一些贬低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要能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做好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担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应精准确定好各自的角色,也学会换位思考,既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同时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其差异性以及新时代发展趋势提出的新要求,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班级主人翁的角色,当制订一些班规、纪律或者其他管理制度时,让学生也参与到这些制度与班规的制订中,使学生真正以主人的角色提出更多的建议与意见,教师也可以审时度势对这些意见与建议加以选择性采纳,由此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作为班级一份子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所制订出来的班规纪律或制度更加与班级的情况相符合,让学生从中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制度,并且落实到行动,积极践行。而作为班主任,更需要深入学生生活中去,真正关注学生,了解其真实需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改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切实推动班级管理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沟通艺术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意见与建议,自觉接受管理。而班主任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展现出良好个人形象以及运用沟通艺术达到理想效果。而为了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班主任应学习和借鉴有效的沟通技巧,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管理,更乐于听从教师的安排,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下,班级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
gzslib20221227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