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敏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751
所有学科知识点的掌握都是伴随课堂讲解和作业布置而实现的,
英语学科也不例外。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布置量大、不分层、重复性训练等特点突出,针对不同学生的训练目的并未达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本文就初中
英语作业的分层设计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一、分层作业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分层作业的背景
每位学生的学科背景、学习能力和认知差异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鉴于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要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理性看待每位学生的认知差异,尤其是以学优生和学困生为主,拓宽其最近发展区知识面,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基于每个学生的自有学习模式来完成教学过程,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具体学情,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安排简单、高效的复习任务,创新教学手段,分层次布置作业,响应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要求。每个初中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英语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布置分层次作业,以促进每个学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摒弃传统作业布置模式,科学、高效、人性化地促进学生进步。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每个人均拥有语言、运动、交往、音乐、空间、数理、认知七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有高有低。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读、写作、唱歌等多种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其不同的智能组合来相应地布置作业,实现分层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该理论的引导下,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动机,逐渐熟练掌握英语技能。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布置作业,促使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高效完成作业。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来布置作业,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和教师帮助可以完成作业,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应该符合学生“够一够就可以完成”的标准,应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基于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科的学习。
3.因材施教理论
每位学生的遗传因素、教育环境和背景、认知规律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目标、有方向地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从教学到作业,都能够全范围覆盖学生,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完成英语学习。在因材施教理论下,教师应分层设计作业,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上完成分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优化教学效果。
二、分层作业的意义与原则
(一)分层作业的意义
分层作业的布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完成”转变到“主动探索”,改变以往完成作业的消极态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掌握基础上布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我基础上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拔高性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过关的学生,拔高性作业对于他们而言难度较大,而常规性作业比较适合该群体,所以要在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达到活学活用的学习层次;面对认知程度较低、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仍为打牢地基,为以后衔接性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基础题型为主,促使学生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多样性、层次性的分层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在作业分层设计中,要秉持兴趣主导、层次性、典型性和多样性等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以兴趣为诱导,提升学生作业的完成速度和质量。
二是层次性。层次性是分层作业设计的突出特点,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设计作业的重要依据,从作业内容、作业难度和作业评价等多个角度出发,完成作业分层体系,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先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
三是典型性。分层作业设计不只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典型题目的知识应用程度高,逻辑性和思维性强,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对于典型题目的整合和应用教师要多加关注,通过插入典型题目来提升教学效果。
四是多样型。传统的作业类型较为单一,学生在重复训练之后容易产生疲劳心理,降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布置多样化的英语作业,缓和学生的疲劳心理。
三、分层作业的设计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思维习惯、教育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依此布置分层作业。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作业类型,符合新课改学生培养目标。首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依此选择作业来完成。A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主动性差、容易分心的学生,这类学生不仅需要教师指导,家长也需起到监督作用;主要包括单词记忆和听写、简单语法知识学习以及教材课文朗读等,从最基础的英语学习出发,帮助学生卸掉英语学习困难的畏惧心理,为之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B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思维不够活跃、逻辑出現问题、无法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其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语法知识学习和理解、造句填空、文章写作等,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将知识运用及转化作为完成作业的最终目标。C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已完全掌握、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对教材知识完全掌握,,学有余力,能够积极拓展课外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引导这类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以口语对话、文章复述和练习口语和听力为主,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个性化强,充分将所学知识内化,建立知识框架。
gzslib2022122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