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何军科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705
本文积极贯彻“双减”方针,依据地理学科要求,结合初中生现状与学情,以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单元为例,通过实践探讨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使“双减”政策在学生作业中落地生根。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教育改革和课堂革命提出根本要求。“双减”是国家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拥有饱满的生命活力做出的重大决策。主要通过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措施,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缓解教育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进行课堂革命,减少作业总量,杜绝机械性作业训练,改变作业布置形式,拓宽作业训练渠道,建立正确可行的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改善教育生态环境,培育健全的时代新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优化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直指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提出新要求、高标准,实行课堂革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的自身基础、成长环境和认知规律,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引领互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量布置课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潜移默化以及思维、智能的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合格公民,为人们终身生活奠定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认真领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意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如在学习人教版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单元时,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根据两节教学内容,要达到减负增效,就必须精讲精练,优化作业设计,合理分层布置作业,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体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生经过习题训练和完成作业,既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巩固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习题训练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能力,也检测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更为可贵的是,教师通过学生练习,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分析课堂教学问题;通过批改作业还可以反馈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迁移、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从而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方式,并制订科学的预案和对策。
二、作业设计原则
地理课程是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三大理念。“双减”背景下,高站位、高标准、大视野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学科体系,在优化教学育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依据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依据地理基础性和育人功能,立足地理知识、能力在课程中的分布阶段,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巩固与提升,总体上作业设计要坚持时间性、趣味性、生活化原则。
(一)时间性原则
根據“双减”要求,国家明确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难度和时长。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地理学科不超过10分钟,在校内必须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趣味性原则
少年儿童受生活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接触了解的知识必定有限。设计趣味性的练习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勇于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练习,在趣味性的话题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第二课时“海陆的变迁”可以引出:喜马拉雅山脉、太行山脉发现了鱼和海螺等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道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又提出大西洋两岸陆地轮廓基本吻合,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有规律,请解释原因。还可以利用有趣的地理现象、谜语、地名、传说、故事、历史人物等设计趣味的“板块构造学说”习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
(三)生活化原则
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地理思想。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才能让他们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
1.情境生活化
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地理作业,学生易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20世纪初我国许多爱国青年学生去欧洲求学深造,阅读地图说出:从中国上海出发,沿途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方可到达英国伦敦。
2.实例生活化
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适时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其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医院病床上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在生活中你能用哪些事实和证据说明此观点。这种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现象、认识世界、学习知识。
3.活动生活化
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利用地图练习、图片观察、图像分析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探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活动促思维,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益”的理念。如了解地球“海陆面积”后,可以设计“地球”与“水球”的学生小组辩论作业,这样的专题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球海陆的认识,使他们真正懂得人类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认识过程得出正确结论,来之不易,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探索精神。也可以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活动游戏,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gzslib2022122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