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石莲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594
在当前教育领域广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初中
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阶段,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仅通过机械式对教材中的
数学公式进行记忆,以及对教材中的立体解析过程进行简单模仿,必定无法满足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因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实践以及协作沟通逐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的重要形式。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是支撑相应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和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构建核心在于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与积极性效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针对应用“少教多学”思路所提出的相应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对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成效具有充分现实意义和良好促进效用。
一、积极转变教师教学定位
要想转变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所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当从意识层面进行积极改变,通过持续性学习和探索,针对“少教多学”本身及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维,做到充分理解并把握内涵,在思想上摆正自身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性地位。通过应用启发性、针对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育举措,带领学生完成独立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深度学习。在实际教学开展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持续秉持“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和有效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水平,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少教多学”课题相关的理论或文献,提升自身对相应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如《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王坦)、《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李克东)等。而在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实数”这一章节内容时,能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效用,在课堂上设计小实验“自己畫数轴”来推动学生参与进来,在充分发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实验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主动观察、自主归纳和深入分析,对“数轴”这一数学概念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更扎实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相关的数学概念,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烘托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充分彰显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有效发挥学生对学习方向、学习内容的主导性效用,就需要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确立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并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以保障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充分觉醒和有效发挥。在课堂教学开展阶段,教师应当显著提升自身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互动的频率,保障双方之间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去相互了解,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见解的共同分享和思考的深入推进。同时,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深入发掘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有效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而当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或者发生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感受,通过正确、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不能谩骂和指责,从而有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确保“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形成。
例如,教师在“分式方程”的课程教学阶段,针对学生普遍频繁出错的去分母环节,存在漏乘分母项的学习问题,就可以运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引起重视。去分母这一步骤以等式为依据,等号两边的数必须相等。而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等号两边内容尚未配平到完全相等就进入了下一步骤,所以教师在学生出现此种情况时,就可以提示学生“你没有做到公平分配”,从而既实现了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调节,又维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使学生能自主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并教学生将“根”带回原方程检验,查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的验算方法,最终引导学生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进行高屋建瓴的讲授和点拨
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并针对学习问题展开有效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数学问题开展协作探究,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从而为学生奠定主动参与课堂知识探究活动,积极学习数学支持内容的坚实基础。初中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学习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教师在此学习阶段及时展开指导和点评,尤其是对于数学难题解题思路的引领和相应技巧的教学息息相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开展阶段,有必要通过合理地分配时间,提升时间利用效率,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开展深入思考和实验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且小组内部无法通过讨论进行解决时,就可以沟通教师寻求关键点拨和恰当指导,从而提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效率。
比如,在数学考试结束之后,数学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考试情况,找出学生不会解答的难题,如立体图形问题、方程问题等,让学生针对这些难题进行讨论探究,在合作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索解题思路。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时机,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效果。同时,数学教师可以把班级中优秀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全班学生面前分享,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让全班学生在解题思路的启发下,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升数学解答能力。通过教师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题技巧,打开解题思路,有效发挥“少教多学”的积极作用。
四、应用客观教学评价方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放置于重要目标地位,聚焦初中阶段数学学科课程教学实际。针对学生科学思维展开培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方向主要在于培养,并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阶段不仅需要带领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数学定理及公式,还应当教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积极探索书本上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临问题时,积极思考并讨论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于积极思考并探索出正确方法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给予肯定,而对于主动探究却尚未产生成果的学生教师也应当给予鼓励,从而推动学生在保持充分探究热情的前提下,通过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探索实现自身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育。
gzslib2022122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