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明琴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622
摘 要:朱永新认为,教育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新教育背景下,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保障。针对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从实践路径和理论角度就新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核心素养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内涵;实践路径;新教育
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实践教育中面临着更多严峻挑战,为有效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核心素养,认识到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出发,让教师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教育者在新教育理念下达到优质的教育效果。
一、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职前或者职中提高学科素养、社会素养和教育素养,以学生为本促进发展核心素养,为后续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围绕教师核心素养,从学科素养、社会素养、教育素养三个层面进行阐述[1]。不同的核心素养中涉及不同内容,如学科素养中包含着学科理念、学科方法、学科技能,学科素养主要是教师在实践教育中采用先进学科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调动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魅力也能充分展现出来[2]。社会素养是教师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担当的体现,其中涉及师德规范以及家国情怀等,教师在实践教育中具备家国情怀,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引起学生对人类文明和人类崇高精神的关注和认同。
(二)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抓手。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目标,即把新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理念贯穿学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在实践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的重要素养体现,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发展,有助于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教师核心素养,能大大推动学生创新发展,有助于学生拥有全新终身学习观以及创新思维,这对学生全面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有助于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性教育需求。教师在实践教育过程中通过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也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促进,教師只有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才能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呈现良好效果,丰富教育课堂活动内涵,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
二、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及培育问题
(一)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教师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的教学能力和高尚的师德品格,教师应当是培育以及实践正确价值观念的典范,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才能带出学风正以及班风浓的班集体,这是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具备良好品格,自律、责任感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品格,教师只有具备必备品格,满足教师“德高为范”的社会要求,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处理事情能实事求是,符合科学规律,增强责任感,才能有助于教育工作顺利开展[4]。教师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在实践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优势,从而达到“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的教育境界。
(二)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培育问题
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如培育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有局限性,没有清晰的定位认识,不注重职业道德以及师德修养等方面能力培育,教育指导性不强[5];培育中通过多学科教学方式,重视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内涵培育,没有和小学教育相适应,这必然会影响最终教育的质量;内容设置缺乏多元也是重要的核心素养培育问题,教师主动积极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从创新的角度进行考量,必然会影响培育的最终效果。
三、小学教师在新教育背景下实现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路径,实践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深入钻研学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学习教学知识、技能,在日常教育中掌握基本的经验,从而针对性地提升强化教育的能力,这对后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6]。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师教学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才能在实践教育中有更好的发展。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小学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收集教育素材,吸收教育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学科教育中不能单一采用传统的教育技术方式,只有将现代化技术和实践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优化教师能力结构
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内涵,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的框架构建支点,聚焦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沟通及反思能力的提高。为了有效提升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教师要增强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明确方向。教师要和实践教育的能力需求相适应,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7]。教育过程中教师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合理地整合、运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从核心素养基本要点方面加强重视,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只有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教育能力,才能在实践教育环节有更大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自身教育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
gzslib20230104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