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慧敏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483
摘 要:体育游戏是有特定目的和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它富有趣味性、健康性、教育性,可以调动学龄前听障
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龄前听障
儿童的高尚情操,对开发智慧、增强体质及促进健康心理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重点针对在学龄前听障儿童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对其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展开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听障儿童;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個人经过社会学习获得了社会生存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价值理念、行为规则,建立了积极的社会生存方法和行为习惯养成与教育,并担当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从而建立人际交往技巧和社会自我调节能力等。听障儿童在交往上的障碍已成为限制社会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社会性发展滞后、伙伴范围狭小、缺乏正常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根据学龄前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主动创造条件,抓住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利用适合的体育游戏对其进行训练,处理好社会性发展中的关系,以有效推动其未来和谐发展。
一、我国听障儿童发展现状
“听障儿童”是指在听力方面出现障碍和问题的孩子,他们或者缺乏听力,或者比一般孩子听力差。听觉的不足导致孩子在运动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社会人际交往技能的开发上都面临相应的阻碍。据统计,目前我国存在听觉障碍的人口大约为2700万人,而0~18岁的听障儿童大约有60万,而在这60万听障儿童中,0~6岁的听障儿童大约为14万,如果按1‰的发生率计算,我国每年新产生听障儿童大约2万。而这么大的人群,理应对其生长和发展有更多的重视,其中也应该包含对他们身心健康状况的关注。
关注其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由于学龄前听障儿童主要为3~6岁的小孩子,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对于作为身患残疾的特殊群体来说,儿童接触新鲜事物的方法也与一般群体有很大不同,必须通过助听设备或是专业教师的指导方可进行交流,这样在促进和增强其身心发展,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就具有了很大的难度[1]。
二、社会性发展对学龄前听障儿童的重要性
社会性发展是指孩子由生物人,通过逐步了解基本的道德行为规则和社会技能,发展为社会人,并逐步进入社会的发展过程。主要内涵可以总结为:一是在人际交往系统方面的发展,主要涉及亲子交流、与同伴相处、跟同学互动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等。二是在社交规范系统方面的发展,包括年龄角色、性别角色、社交角色、人际关系准则、社会规范、职业道德原则等。三是在自我意识系统方面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尊重、信心和自我能力发展等。它是在个人和社会群体、幼儿群体和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完成的。而由于3~6岁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学龄前时期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人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
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习得与内化的过程,不管发展是问题性的、普通的还是超常的,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应该学习这种技巧。人际关系是相互互动的,也就是说其中包含着与彼此交流的社会反应即所谓的给予—得到关系。在儿童生命初期,社交互动就直接决定了传递与接受社会讯息的能力,有听觉功能障碍的儿童很可能无法对社会性讯息做出正面反应,甚至只传递了极少量正确的社会信息。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龄前听障儿童对获得的社会反应下降,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其他更多消极的社会反应,因为它们都会直接影响听障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大量的调查报告指出:许多有听障儿童的社会教育水平一般都要比同龄人滞后三到五年,与同龄人相处和发展友情比较困难,社会生存水平迟滞,对听障儿童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所以对学龄前听障儿童必须提供系统的帮助,经过长期的直接教学和干预式指导才能让儿童掌握正确的社交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期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引导,对听障儿童将来适应社会、回归社会,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
三、体育游戏在学龄前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能激发和带动学龄前听障儿童自我调节能力
学龄前听障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语言理解水平也相对较低、语言认知技能的掌握也相对困难,通过个人和团体融合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也较弱,因此,可通过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能够充分调动儿童对开展体育运动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也提升了教学效果。比如,学龄前听障儿童体育课的课前准备项目,大多以形式简单、内容枯燥无味的跑步体育项目居多,会造成听障儿童的精神状态不佳、学习积极性低、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也就影响了学校上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当面临这种情况时通过独具特色的体育游戏课,学龄前听障儿童可尝试在日常调节好适当的运动次数,并把常规跑步运动转化为游戏的热身项目。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从而减少自我约束并积极地投身体育锻炼中,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儿童身心的各方面功能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并能激发学龄前听障儿童强烈的运动兴趣。我们在教学时将一些必须反复进行、单调的技能动作设计成游戏的方式加以训练,可以激发听障儿童的浓厚兴趣,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也可进一步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学龄前听障儿童的信心
在学龄前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因为对外部自然环境缺乏了解,一些单纯的运动技巧常常会给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紧张等的心理。经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训练,学龄前听障儿童运用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缓解心理问题。由于体育游戏的参与性强及其强烈的文娱性,对学龄前听障儿童的要求也不高,他们可以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这样能较好地克服对体育游戏的恐惧感,进而增强学龄前听障儿童的信心[3]。
gzslib20230104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