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

2023-01-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季颖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55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助力课堂秩序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方向。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输出,巧妙结合教学主题,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在讲解重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将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存在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这种将道德、法治两个概念合并到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说明了国家对这方面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让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更进一步,如何规范学生在社会上的道德行为,成为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都是开展这门课程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基于此,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通过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这些事我来做”为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向学生进行提问: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做好的呢?当得到学生的回应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明白自己其实已经长大了,有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由此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解决问题和难点,也可以培养他们在家庭、在学校、在班级里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外向开朗的性格。
   (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还比较好动,性格比较外向,对外界也充满了好奇。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行为举止,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何为道德素养,何为法治法规,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方式的普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也从传统的“灌溉式”教学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教师、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属于主要学科,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偏低。教师的不在乎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经常会被其他学科“占课”。或者教师课堂上通篇采用理论知识讲述,没有结合到实际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另外,由于教师对该学科的不重视,也让学生产生了同样的心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没有认真思考,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左耳进、右耳出”,面对教师的提问也是被动思考,被动接受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具体来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以下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敷衍,综合素养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大于实际操作的意义,部分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抱有“应付”的教学心理,过分重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强制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法去带领学生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虽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只是将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对如何有效提升综合素养能力知之甚少,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关心,,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好学生的定义就是学习成绩优异,这种观念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轻易去除。殊不知,家长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忽略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才是学生成长的重中之重,这种心态和思想也会间接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视,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敷衍了事,也会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视。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应该加强自己在该课程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重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聯性,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讲授知识,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也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互助友爱的心理适应环境,积极与学生形成情感对话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抓住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痛点,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对于班级里有些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情绪波动,教师应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恢复到健康的心态,正常地进行学习、生活。对于个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积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改变消极的态度,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视课程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教学融合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内容的教授与科普。不同于其他学科科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也要因材施教,关注如何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gzslib202301042207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