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会霞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498
摘 要:文学很多时候都是基于情感的表达,因此,情感教育与语文有较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忽略了对情绪感知、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学生未来阅读和写作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情感能力是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能力,因此,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在实现情感教育的同时,提升语文应用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了解,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展开策略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与情感教育间的联系
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感知能力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热情、激发文学创作灵感,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宝库中,情感表达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文学功底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引发读者共鸣。因为文学和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包含很多情感因素,作者的情感以及“三观”通过文字传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人、事、物产生丰沛的情感[1]。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字词的认读、中心思想的提炼,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进行正向的引导,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而情感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正确的指引;其次,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诸多文学作品都是给予情感的表达,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十分有限,无法通过文字表达感知丰富的情感内涵。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专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中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有意识地选择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烘托氛围等方式进行授课。在过往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课文阅读,无法感同身受地想课文人物之所想,被字词认读、核心观点提炼等学习任务束缚了思想,自然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内涵,而真实情境创设的授课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理解人物行为动机,获得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对文学作品情感层面的认识[2]。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桌想象成柜子,将纸张想象成布料,进行情境演绎。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学生扮演裁缝、一名扮演顾客、一名担任旁白,其他成员扮演店铺里的其他顾客和店员,每个小组演绎课文中的“一天”,最后,教师在各小组演绎完成后进行评比。在本堂课中,情境演绎的方式可以让饰演顾客的学生对裁缝慢吞吞的性子产生着急的情绪,,让饰演裁缝的学生对顾客的急性子产生不解的情绪,让其他饰演店员和顾客的学生也随着情节发展产生不同的情绪,形成以自身感受出发的情感共鸣,建立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深挖教材內容,感知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诸多小学教育专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优中选优,精心编撰而成,在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其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在实施基础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深度挖掘教材文章的内涵所在,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将其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感知能力。首先,小学生受年龄限制,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有限,仅凭教材中的一小段文字,无法深切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可以查阅资料,找到文章创作背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进行分享,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建立基础的情感认知。其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通过讲解中语气、语调的变化,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变化,建立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实现从教材内容出发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作为课堂导入内容进行介绍和阐述。随后,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加入个人情绪色彩,在本文第一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用较轻松的语气树立雨来调皮可爱的游泳健将的形象;在第二部分的讲解时,针对文章“女老师走到黑板前,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以及“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树立雨来尊重老师、爱护书本的形象;第三、四、五部分讲述了日军扫荡,雨来为交通员打掩护,日军诱惑不成将雨来“杀害”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较沉重,需要用严肃、沉重的讲解营造紧张的课堂氛围;第六部分讲述了雨来凭借游泳的本领,逃过了日军的追杀,本段教师可以用如释重负的口吻进行讲解,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情绪变化感知文章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适当拓展延伸,锻炼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通过想象建立共情能力,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的。想象力需要插上逻辑的翅膀,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不受局限的,很多时候课文知识学生并不能从教学内容本身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善用引导式教学,循循善诱地让想象朝着合理的方向走,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不应该对想象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尊重学生想象的结果[3]。
gzslib20230104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