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措施探讨

2023-01-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魏黎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80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科目之一,小学音乐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优秀的思想品格。音乐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传统作业模式下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
   “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课外辅导等不断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不堪重负,难以应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任务,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断下降,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双减”政策的提出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自“雙减”政策提出以来,各地学校纷纷开始着手实施,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优化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规避了以往的题海战术,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形式,作业总量减少,作业内容与形式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要减少作业总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作业的实际效果,发挥作业对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积极作用,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小学音乐作业为例,探讨了“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的意义、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主地解决各类与音乐相关的问题,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面和音乐素养。当前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作业的真正意义,认为学生只需要达到巩固课内知识的教学目标即可,因此通过增加作业的量达到这一目的,或者只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没有从根本上思考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作业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依然缺乏作业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作业对小学音乐课程而言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某些意义上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整体水平的重要参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情况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并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计划,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业是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接触较多的内容,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巩固课内知识,并学会根据一类题目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上,能够通过良好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等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现状
   小学音乐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小学音乐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当前小学音乐作业设计而言,作业设计的内容多是由教师依据教材进行布置,作业内容较固化,因此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高,也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作业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作业就是额外的学习任务,因此常常抱着应付检查的心理去完成,对作业的认可度不高,因此常常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认知不成熟,而且性格活泼好动,自控意识和能力较差,因此很难静下心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同时回到家后缺乏教师和班主任的监督,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作业上,常常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被其他更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应付检查的作业观念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常常敷衍了事,也就无法发挥出作业的实际效果。此外,小学音乐作业设计还存在作业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写乐谱、歌词,背诵歌词旋律或者练习歌曲演唱,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化,缺乏创新性,致使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业的实际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策略
   (一)注重层次性和表现性,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存在显著的差异,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具有艺术性和表现性特征,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都应注重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层次性和表现性,避免采用和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首先,在音乐学习的层次性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需要循序渐进地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从基础的演唱方法和歌曲旋律等方面的学习,到对各种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和鉴赏,再到能够进行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创作,都需要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更加自然的搭配和过渡,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鉴赏力水平以及音乐创作能力等,通过音乐作业的练习不断地巩固、复习并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音乐学习习惯。其次,在音乐学习的表现性方面,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心智、思维尚未发展成熟,更加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对枯燥的事物容易丧失兴趣和耐心,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并结合音乐课程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作业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给予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通过舞台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表现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例如,在教学“音乐与我同行”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这首乐曲进行基础练习,并在练习之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充分体现音乐学习的艺术性。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在音乐教室或者学校的文体馆等场地,为学生提供演唱的舞台,让感兴趣的学生登上舞台进行演唱,其他的学生可以对其演唱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点评,提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音乐学习的表现性。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充分体现了音乐作业的层次性和表现性,有利于提升音乐作业的质量,以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发挥作业的实际价值。

相关文章:
  • 1 重建设 强管理 创特色
  • 2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
  • 3 趣味作业之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档案袋”作业的管理
  • 4 初中体育教学“阳光体育”理念初探
  • 5 探讨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6 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 7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8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9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10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