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忠河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576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
小学生的
数学学习越来越关注,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而是应该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从学习评价的主体、标准与内容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
对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数学课堂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数学教师来讲,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数学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关注课堂的教学成果、教学过程,既有利于数学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内部成员互相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數学知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本领,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课堂评价体系,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又可以让教师充当好课堂的引导者角色,真正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评价缺乏感情,语言比较单调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行为,如果教师可以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使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努力向更高的层次前进。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语言激励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但是就目前来看,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用一些机械的套语进行评价,如“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由于这些口头评价的方法缺乏感情色彩,所以会导致学生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评价过分注重形式,存在形式单一的情况
一部分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语言激励或者是掌声激励等方法,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但是如果教师一直采取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方法,那么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过多地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产生了顾此失彼的情况,无法真正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技巧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要想有效地评价学生,那么就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认知与能力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实现进步和发展。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时,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在本学期或者是本月课程结束之后应该达到的目标,并且让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有效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讲,教师应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又可以留给学生大量的成长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合作能力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需要把学生是否可以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以及是否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作为评价的基础,,对学生展开细致的考查。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过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从而观察学生是否可以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想法。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具体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前活动的准备环节以及小组共同学习的状态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一些能够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以及可以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最高的评价,从而使学生重视课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学生才是评价的主体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师进行传统的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主动评价,学生一直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并不具有课堂的主体地位。发展性的评价体制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互评以及自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反思,让学生及时改变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带分数的乘法”时,由于一些题目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能认识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巩固知识。教师采取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成为课堂评价活动的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作用,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