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3-01-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福盛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562

   一、引言
   中职院校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对教师提出文化育人的要求,让广大教师全面解读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推动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教学之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将他们打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国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整体较低,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值得学习的民族精神,囊括了这个民族的特质,体现了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及进步。其中,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价值观以及思想已经深刻印在了中华儿女的脑海之中,所有中华儿女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此,中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其血脉在于文化,对于该民族的人民来说,他们的精神家园依然在于文化。我们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具备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要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价值,首先是全面把握并学习理解传统文化。而无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促进其进一步发扬,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学,在该科目中给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包括如下两方面。
   (一)能够让语文科目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根据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会采取板书模式教学,但是该模式往往比较死板,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而且整个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甚至处于沉闷的状态。然而在这一科目的教学中渗透了传统文化之后,教材内容会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不仅如此,在教学环节,针对教师的点拨或者指导,学生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及时转变以前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态度,最终使课堂教学质量更好,效果更佳。
   (二)能够让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截至目前,我国依然提倡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当前所继承的文化往往都是精髓,而将这些精髓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也会采取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从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此外,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让他们可以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中职教育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
   (一)教育传播方式过于单一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不够,中职语文教育水平也比较低,效果较差,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差距比較大。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中职院校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渗透方法也不够合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参与一些课外的讲座,大部分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渠道过于匮乏,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自身问题
   一些中职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一般,学生不认真听课,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效果也比较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改进这一现状。
   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传承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的载体及表现形式都和当前的思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对古人的思想以及言论,学生都无法全面理解,不能了解其内涵,也无法把握其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文言文。而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较差。对一些古籍名著,他们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去阅读。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传统文化,并将其相关思想和内容与当前的教育结合在一起,要尽可能利用当前的白话文来阐述古人的思想和文化,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其中介绍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事实,但是都是采取现代汉语表达形式,所以人们掌握起来也非常容易,教师应该借鉴他们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探索,深层次把握其中的含义和价值,使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作用,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从课堂出发探索多元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会朗诵自己所熟知的诗词。因此,我们提出了“品味名家诵读”的构想,让学生自己朗诵,让他们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的愉悦情绪,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如《雨霖铃》《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作品,都被大师们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深情,有的热情,有的豪迈。通过集体晨读、教师情感分析、名家朗读录像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他们组织了一个课外朗读俱乐部,以课本为中心,每周进行一次固定的训练。随着朗读的水平越来越高,社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朗诵大赛中,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如今,不仅上课时能听见学生大声朗读,还在晚自习、午休、早读的时候,还能听见从学校里传出的读书声。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