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郑怡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459
本文从职教特点、学情等方面分析分层次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学科中运用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结合课例阐述如何在中职
语文课堂有效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提出注意事项。
一、分层次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中运用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分层次教学是对不同学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最优方案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分层次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学习评价,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节,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1]
(一)分层次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中运用是由学生学情决定的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分为统招生与自主招生,由此造成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以本校2019级、2020级学生中考成绩为例,抽样调查730人,其中,低于100分的学生占比0.96%;100~200分学生占比12.88%;200~300分占比36.44%;300分~400分占比30.41%;400分以上占比18.08%;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占比1.23%。学生的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有利于对各层次学生的培养。
(二)分层次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中运用符合新课标及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的教学要求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同时,将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为水平1、2。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分为1卷和2卷。升学的学生,需参加2卷考试,且成绩至少要达到B。就业的学生只需参加1卷考试,且成绩达到D即可毕业。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层次教学更有利于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更符合学业水平测试的评价机制。
(三)分层次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中运用更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更为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技能培养,升学并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唯一选择。因此,分层次教学更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分层次教学策略
(一)了解个体差异,精准划分学生层次,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是以专业划分教学班。受到学生语文素养、专业特性的影响,统一的教学目标会出现同个班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面向全体学生,精准定位,分层分类制订教学目标。
精准划分学生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学期初可采取调查研判、观察分析、测试归类等方式进行摸底,从认知心理、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专业特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据此,教师制订适用所有学生的总教学目标,以及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层次目标。
以建筑专业《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笔者通过课前摸底,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为具备良好语文素养与专业基础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10%;B层次为成绩中等、不具备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C层次为语文素养较差、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鉴于学情,首先制订“梳理情节,品味作者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总体教学目标,同时针对A层次学生制订“能结合建筑专业知识分析贾府环境描写”的教学目标;针对B层次学生制订“能够梳理贾府布局分布图,掌握环境描写作用”的教学目标;针对C层次学生制订“大致了解贾府布局,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教学目标。
原则上,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大目标,也要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小目标。大目标以语文学科知识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目标则注重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二)采用多形式分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过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层次区别。
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常见手段。教师根据文本特征、专业特性等进行同层分组、混层分组。在完成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每个小组又有不同的小组目标。在分层小组学习中,一般采取预习先行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的预习任务。
以《将进酒》为例,教师在课前以“同层分组”的方式将48位学生划分为8个小组。其中,2个A层次小组、4个B层次小组、2个C层次小组。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完成“背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的预习任务。同时,不同小组又需要完成不同的预习任务。A小组的任务是“了解李白生平与写作背景,说一说你对诗歌的理解”;B小组的任务是“分析诗歌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及作用”;C小组的任务是“找出诗歌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运筹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摒弃费时冗赘的教学程式。分层次教学要更有效地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切忌设计教学环节时出现“随便跳,摘到桃”或者“一直跳,摘不到”的情况。
在会计专业讲授“条据”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以A层次学生为债权公司,B层次学生为债权公司财务人员,C层次学生为借贷者角色,开展教学活动。由A层次学生指导C层次学生写借条,B层次学生作为专业财务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每小组提交一份借条。教师展示各小组借条,提示写作要点,布置课后写作练习。教学中,制订“掌握借条的写作格式”总教学目标,注重培养A层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B层次学生则通过修改,,提高财务审核专业能力,C层次学生以写作训练掌握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