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婷婷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907
摘 要:在中职护理
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技能,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培养实践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支持。分析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当前中职护理专业相关教学活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最终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思维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护理教学方案。为了优化实践教学,需要切实了解当前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并分析现有教学活动中的問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以便于保障最终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效推进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教学策略;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
护理专业教学活动本质上与其他职业教育存在不同,这种不同主要缘于护理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专业能力,以便应对临床各类工作,形成临床工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要运用相应的技能,着重强调人际沟通,教学内容也要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同时保障学生掌握各类护理实践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比也需要进行优化,才可以有效驱动学生应用相应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学习,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实际教学时面临一定的问题,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与实际教学、教学目标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连接,各项教学活动处于割裂状态,因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其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
一、护理专业教学特点和常见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特点
中职护理教学对学生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理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自身所涵盖的知识面相对广泛,学生在接受和掌握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护理教学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1]。护理专业研究范围广,重在研究人类面临健康问题时的需求,如处于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及康复三个阶段对生理与心理双方面恢复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一系列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此改善患者的疾病问题,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在具体开展干预时,护理应当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患者个体健康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临床护理对护理人才提出了这些要求,那么在教育方面就需要对这种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这样才可以促进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面向临床,致力于相应的护理工作。伴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更新和护理实践技能的持续发展,从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来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临床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各类实践操作,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人才培养效果,为人才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但按照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传统的实践教学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教师要明晰传统实践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其对学生素养及能力提高产生的影响,还需要对相应的教学问题充分认识,然后进一步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优化最终教学效果。
(二)常见问题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了比例失调的问题,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滞后性,让学生学习之后无法达到满意的能力提高效果,影响其实践能力的发展[2]。首先,在课程教学占比方面,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对较小,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相关的实践技能没有得到针对性的优化和提高,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不足,理论和实际无法精准结合。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实践的巩固和运用,最终理论技能的提高也缺乏有效的支持,,使教学成效不佳,导致学生面对实习或临床工作时还需要重新学习,才能掌握临床相关知识。其次,实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仅仅是由教师进行演示,并结合理论知识对相关情况加以回顾,然后让学生自主训练。即便有各类高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支持,但在具体教学时仍然面临较多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对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重视,对教学活动缺乏全方位的认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最后,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临床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也就导致临床工作的开展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无法较好地适应临床相关活动,对临床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各种实际护理需求没有充分掌握,没有建立在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势必会受到总体方法和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仅仅掌握技能,无法按照临床实际情况掌握人文护理及人际沟通的各种方法,没有形成相应全面的临床思维。
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往往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对这些问题,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避免出现教学方面的问题,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情境模拟法的教学应用分析
(一)基于学情、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然后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构成及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具体运用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以便于更加精准地开展实际教学[3]。一般来说,这一教学方法大多数都要应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以便于在临床运用的视角下对所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然后设定相应的情境模拟,进行知识的运用,引出后续的各类实践技能,掌握各类护理知识。而从学生的学情分析中职护理教学时,发现仅教学理论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将各类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从教材的教学情况来看,都是以临床护理为导向,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各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从以教材为基础并契合学生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在具体运用此类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将现有的知识联系到实践中,以便于从临床角度设定情境,运用各类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根据护理知识特点进行实践学习,以便于在相应的情境下掌握高度切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各类技能和知识,以便于学生日后能够将相应的技能运用到护理实践工作中。由此可见,在目标方面应当高度契合学生的客观需求,结合临床实践发展及循证护理学对护理人员的客观要求,以学情和教材为导向展开针对性教学,以此满足学生技能发展和临床素养发展等多方面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