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学科综合理念下中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策略探索

2023-02-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洪瑶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644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中职院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性,中职教育一直在努力找寻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案。音乐作为近年来的热门学科,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中职院校音乐专业以培养具有音乐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断探索与吸收各学校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音乐专业招生考核的重点科目之一。视唱练耳通过“唱”与“听”两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这门学科更是深入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多声音乐学习的入门,不论是何种主专业学习都离不开熟练的识谱能力。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学科的综合特征也不断凸显,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合学科综合的理念,将其与乐理、合唱、和声、民族音乐等学科融合展开教学有利于提升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
   一、视唱练耳的学科特征
   视唱练耳学科与其他培养音乐技能的课程一样,通过对音乐材料本身所包含的音乐元素深入挖掘、提炼、总结而形成音乐技能,其学科特征主要体现在:(1)基础性。视唱练耳是为音乐专业服务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覆盖面广、涉及度高、综合性强、学习时限长,是一门涵盖了一切音乐要素的具有独特学科特征的课程。不论是学习何种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扎实的读谱能力以及音高概念,可以说视唱练耳是一切专业音乐学习的基础。(2)实践性。视唱练耳学科是从音乐的感受、认知、思维中形成的,其知识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实践上,通过“听”“唱”“思考”等过程而获得。(3)独立性。视唱练耳学科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形成了三大基础板块的教学内容,包含节奏与节拍、音高与和弦、旋律与调式。(4)综合性。视唱练耳所涉及的音乐材料包含各种音乐要素,且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必然与其他音乐课程存在诸多联系,在内容上、形式上形成高度的综合,形成“以点至线,以线至面”的交互与融合。
   视唱练耳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科教学与音乐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内外相融的训练模式。在“内”的训练上,以建立内心“听”为主,通过传授各种音乐信息,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感知能力,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在“外”的训练上以“唱”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唱,将音乐用声音表达出来。在内外衔接交融中提升中职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二、中职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以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或高中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由于生源的独特性,中职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也有较为独特的学情,就现有情况来看,中职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情复杂
   整体音乐素养薄弱且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中职院校大多数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音乐学习,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较低,但其中也不乏个别音乐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复杂的学情影响教师备课的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授课内容。
   (二)授课模式结构不合理
   中职院校的现有音乐课程设置大都仿照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课模式,声乐、器乐、乐理、合唱等课程均采取独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分散。在授课内容上,部分学生与教师更注重技能课程的学习,将重点放在了声乐、钢琴等课程上,而忽视了音乐理论、音乐基础型课程的学习,而视唱练耳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理应是其他音乐课程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任课教师往往是由声乐专业或者钢琴专业教师担任,较少有专职视唱练耳背景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或者部分教师尽管在专业能力上较强,但不够了解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师资队伍上相较于其他音乐专业授课教师,存在整体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教学,导致资源与需要不对等。
   三、学科综合理念下中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策略
   从视唱练耳的学科特征分析可以发现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内涵,其相关特征为学科综合的可行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多门音乐学科综合,实现1+1>2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融合基礎乐理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与视唱的联系极为密切,二者学科之间的交集也最为广泛,视唱、练耳、乐理三门学科甚至被定义为音乐专业学习者公认的高考“小三门”,共同搭建起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视唱练耳与乐理的学科框架结构相仿,均是以“节奏与节拍”“音程与和弦”“旋律与调式”展开,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较为不同的是,视唱练耳更注重实践性,将学科知识落实在“听”“唱”相关能力上,而基础乐理更注重理论分析与逻辑思考能力,强调概念的清晰。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高、节奏、音响效果得到有效的重视,而在基础乐理中更重视记谱原理、节奏组合、规范记谱、和弦分析。两学科的综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基础音乐体系,如do-mi作为大三和弦,其性质是通过乐理分析得出,但其清晰的音响效果需要从练耳中获得。又如,练耳可以明确地了解节奏音值时常,但将其记录下来需要掌握规范的记谱法。通过将两者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培养学生对音高细微变化的知觉,掌握表情记号的运用规律,理解调式调性的特点,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融合合唱指挥学科树立清晰的多声概念
   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两门课程尽管看似不相连,但实际有着较强的学科共性,视唱练耳中多声部的弹唱、重唱、多声部视唱中有利于和声概念的形成,在多声部思维中形成多线条的音乐感知能力。而多声部思维同时也是合唱指挥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唱是和谐的艺术,绚烂的和声效果、多声部的密切配合正是合唱被大众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两门学科都体现出多声音乐概念,多声部的使用与处理是两门学科最关键的交叉之一。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