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2023-02-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刘雯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77

   摘 要:为了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针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探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先进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希望能同各位教育工作者一起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学教育的改革也在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加深。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各个学科都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发展的规律进行不断改革。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积极的积累与建构,而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逐渐形成的正确态度、价值观与良好的思维品质。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应用指的是根据语言的内在系统构建语篇,即先用词组组成相应的句子,再用句组组成整个段落,完成文章。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在语言建构的学习过程中,初始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借助母语逐步走向理性的过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特殊体裁的内容进行书面表达时,要让学生更充分考虑风格、形式、文化、审美等诸多因素。由于汉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建构的学习是语文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汉语素养。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而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趋于成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语文教材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进行课内外文章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语言和文学意象,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总结、概括、联系、想象的能力,将文章从一般到概括、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升华,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满足独创性和批判性的要求和目标,最终可以将语言学习应用到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其他问题中。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欣赏与创作要求学生能从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字的独特美。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要充分体会文字美、结构美与意境美,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感作者之所感。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在对内容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章意境的体验,优秀的文章是一幅幅画卷,而语文学习能引导学生欣赏与品味文字与情感之间的优美,产生对文章的思考与感悟,产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感触文章的意境。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所谓文化传承与理解,主要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是优秀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对本民族的知识有了足够的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提高了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包括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内容,对外来文化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最终形成对不同多元文化的尊重。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不足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理念落伍,方法老旧,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阅读课程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师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内容。这种接受式教学的方式与理念较为被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难独立阅读,对于课本的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学生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不能主动地积累。
   此外,教师教学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龄段中学生来说,如果课堂不让其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课后他们将很难独立阅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干预。教师往往注重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忽视阅读技巧的培养。教师应根据课堂条件和学生知识的变化,分层次、有规划地优化阅读教学的设计。
   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的阅读教学技巧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缺少与学生足够的互动,提问的方式与技巧不够,不能设置由外到内、由浅至深的引导性问题,有时提问内容过于簡单,学生很容易从文章原文中找到答案,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阅读的宝贵机会;有时又过于困难,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对其思维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艰难,从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是被动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锻炼,直接将答案展示给学生,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讲解内容局限于考试
   如今的中学教学体系正按照教学标准改革不断深化,但仍有不少教师和学校将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尤其是初中、高中毕业班的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成绩,会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方法与答题技巧,教学生如何“投机取巧”,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内容时,通过某些技巧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但从长远来看,学生只是通过阅读课提高了“答题能力”,却没有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师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以考试内容为方向来进行阅读讲解,用“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学生对知识点的相关内涵也没有深入理解,无法举一反三,而只是按照答题套路进行记忆作答,一旦遇到延展性问题,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一味的技巧训练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努力、长期努力,教师需要细心教导,让学生不断掌握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