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及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

2023-02-1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泽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670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才能得以全面发挥與体现。通过几年的教改实验,个人觉得课堂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活动课等的目标,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带动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仍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方面。
   一、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爱好既是点燃智力的火花,又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内在力量,但兴趣爱好并非天生,而是在后天的环境条件和学习教育方法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培养出来的,而教育的影响又居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定的兴趣对学生获得知识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充沛、轻松愉快,将会使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试想一个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产生了乏味感,怎么能提高质量呢?所以,每一个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并注意提升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那怎样培养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注意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
   认知心理学指出,好奇心是学习者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育应该以学习者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而产生问题才是激发学习者思考的动机。因此,本文给出了新知识点的引例,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设计恰当的问题。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教室,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课堂实践已经证明:读书才是支持、促进孩子认识活动内容的最重要力量。托尔斯泰曾讲过:“胜利的教育所要求的并非强制性,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针对孩子的好动、好奇、好胜等特征,并结合教材自身的丰富情感和愉悦因子尽可能将课程设置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旺盛的探索求知欲,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变“模仿学”为“善于学”,以便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二)创造课堂环境,诱导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符合现实的课堂环境,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采取动脑、动嘴、动手的各种途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把课讲生动。其次,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把教材讲得情真意切,讲出自己的“坚信”之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2)教法多样,要有灵活性,学生易懂部分略讲,概念、原理分层细讲,读、议、练有机结合。(3)尽量引用名言、比喻、举例恰当、幽默风趣。
   (三)通过适时反馈总结,提高效果
   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活动都是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所参加学习的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而教师也能够及时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中发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矫正提升课堂效果,,使得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取得进展与成果。
   二、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
   课堂问题也是教师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有很大影响。时机、方法、对象适当与否,事关一节课的成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提问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练习学生的口语才能、及时回复教与学、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牢固掌握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作用。
   目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提问不普遍,一般只提问少数学优生,不分层次。(2)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急于赶时间,自己说出答案,不注重学生回答,致使学生在思维上不成熟。(3)只提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就能随口回答出来,对学生启发不大。(4)先提名,后提问,无法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5)流于形式,无目的,切不中要点。(6)提出的问题呆板,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提问,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优化。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好的教学问题,能让学习者占据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个人认为: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意向性。课堂教学提问应紧扣教材教学中心,切中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备课前仔细分析问题,针对一些知识点展开询问,提出怎样的问题,通过哪些方法提出,要达到哪些目的,如何实现目的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学问题要富有启示、激励性。课堂提问时要把握火候,找准发问的契机和角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潜能,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使得学习者在思维的关键时刻始终处在应激状态。必要时还须设置障碍,让学习者进行思维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并以此起到启发思考、开发智力的目的。
   3.课堂提问要有和谐性、生动性。教学提问中提出的课题,要以开阔学生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为主要目的,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分析现象,探索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的共同点,由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将情感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
   4.课堂问题要有整体性、针对性。课堂提问从课程实际和具体课程目标入手,拟定中心问题,并围绕中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不断深入。课堂提问还应有针对性。如对易误解与混淆的概念问题,要认清是非,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深入了解。对各个阶段的学习者和各种学习态度的学生提问时,对学优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励其进取;对学困生则提出简易的问题,以树其信心;对不认真的学生提问,以提醒其注意。
   5.课堂提问要有悬念性、期待性。课堂提问有时不需要学生立刻回答出来,而是让其在练习、思考中自己去寻找答案。有时对全体学生提问,当部分学优生已举手准备解答时,教师暂时不让他回答,以激发其他学生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以热情、期待的表情,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应偏大或偏小。提问应做到可问则问,不可问则不问。张弛有度,恰如其分。总之,课堂问题的成功与否,不是提同一个问题,而是看问题能否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