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永文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45
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为教师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明确的实施准则、拓展方向与创新目标,因而教师纷纷立足新课标理念自觉探寻
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因此,新课标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新思想、新目标与新策略,从理论层面帮助教师认识了
数学教学的科学指标,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性发展,也为初中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诠释、能力训练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能够实现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究的有效結合,因而既能够体现出新课标理念的先进性、指导性与策略性,也能够实现教学改革的探究性、拓展性以及创新性。因此,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必然能够促进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教学转型以及创优争先,打造最优化育人环境。
其次,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指导、有探究、有创新的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切实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性、拓展性以及有效性。因此,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必然能够增强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方向性与实效性,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务实发展。
最后,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能够为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提供高品质、高层次、高效率的先进理念、创新思维、探究措施与科学验证,从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新刺激与拓展启迪。因此,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拓展习惯与创新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二、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推动数学教学走向人性化、快乐化、高效化发展,积累科学有效的好方法。
(一)创新教学氛围,践行教学改革
教学氛围能够对初中生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而教学氛围自然就要成为立足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工程。
1.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化教学氛围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能够投其所好地为初中生提供认知活动,以此提升初中生对认知活动的注意力与关注度。游戏是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至爱,游戏活动融入数学课堂自然能够对初中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驱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初中生的主体喜好、娱乐偏好以及认知需求,为初中生营造开放自由、轻松愉悦的良好活动氛围,给予初中生积极主动的人文诱导,并以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新课标理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些关于“有理数的乘除法”的练习题,并将这些练习题整理到硬质卡片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游戏活动时,让学生按照空间位置分布实行8人一组的活动方式,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题卡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并以卡片上的练习题为挑战内容,如果学生全部做对,则开启下一轮的随机抽取活动。如果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则丧失再次挑战权,由下一名学生进行挑战活动。在此游戏过程中,其他学生并不是无事可干的看客,而是成为评价学生计算对错的裁判,自然也需要一起进行计算活动,从而使所有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角色与能动空间。因此,游戏化教学极大地弱化了“教”与“学”的活动痕迹,,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表现中快快乐乐地参与游戏活动,开开心心地进行知识学习,实现教学创新。
2.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化教学氛围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趣味性与诱导性,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初中生的认知关注度牢牢锁定在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深奥性,因而需要初中生强大的生命活力支持,才能够实现初中生的高效认知与快乐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以及人文思想,借助开心快乐、有趣生动的教学氛围催发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表现主动性,有效释放生命活力,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加速器。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画轴对称图形”的趣味化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在网格纸上展示“半只红蜻蜓”,然后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对称点”,并快速将“半只红蜻蜓”身体边缘的主要“对称点”都一一标出来。再借助一个会移动的红色光标将所有“对称点”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一个完整而美丽的“红蜻蜓”,“轴对称图形的绘画演示”也完成了。接着,教师为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张网格纸,且每一张网格纸上都有“半只花蝴蝶”,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画出另外“半只花蝴蝶”,以此巩固学生对画“轴对称图形”的主观认知效果。这样,“半只红蜻蜓”与“半只花蝴蝶”为学生提供了趣味认知、主体实践、激发能动的好机会,因而推动了课堂创新的深度发展。因此,教师借助“红蜻蜓”与“花蝴蝶”两个较为美观的动物图片来承载“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灵光、生命律动与主体能动,为数学课堂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与鲜活的主体支持。
(二)创新教学过程,践行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是初中生信息获取、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满足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实施要求。
1.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情境性与体验性,能够借助良好的教学情境去感染初中生的认知情绪、主体心理以及精神状态,有效刺激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表现主动性。情境教学能够推动初中生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心理愉悦以及精神饱满之中,因而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优化初中生的认知环境与人文诱因,在认知过程中为初中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驱动力,切实激发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