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草根式”课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2023-02-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剑湘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860

   摘 要:立足新时代背景,教师只有从“传道受业解惑者”向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草根式”课题研究的观点,力图借助“草根式”课题研究短、小、平、快的特点,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草根式”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就应引导教师走向教学研究这条道路上来。”这句名言说明了研究对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意义。教育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教师在初步走上教研之路时,因缺乏指导,再加上繁重的教育工作等因素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最终导致高中教学研究出现了“重立项,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研究,教研组发现“草根式”课题研究可以吸引教师参与其中,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教学,从“草根式”课题研究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草根式”课题研究
   (一)概念
   “草根式”课题研究也可称为小课题研究,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急需解決的问题时,通过教师自己或几个人的合作在短时间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以推动教学的有序开展。“草根式”课题研究因其低要求、低重点的特征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它以教学问题为课题,以教学成效为成果,是基于教学问题的真正研究。它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其优势尽显。
   (二)内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根植于课堂,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研究,才更具实效性。第一,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一直关心的话题。只有通过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开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第二,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初职教师和专家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专家教师有着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清晰知道每一个知识点的关联和外延,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第三,研究教学方式。基于学生认知、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第四,研究课堂发生的内容。课堂发生的内容是师生、生生交流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教师只有及时抓住课堂发生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第五,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在于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根植于本校实际情况,是特色学校建立的根本。教师只有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才能让教学更契合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优势
   1.研究内容根植于教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己不断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小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成效即成果”为理念,主要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可以是课堂如何导入,可以是问题设计,也可以是作业如何优化等。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如若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并加强分析与研究,则可以更好地丰富自身教学能力,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1]。
   2.优化研究内容与方法
   学者舒尔曼将教师划分为了初职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三个阶段,将其专业知识分为本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方面。初职教师的专业方向为实践性与条件性知识,经验型教师要通过反思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上可知,实践和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草根式”课题研究则是在教学行动、评价反思中衍生出来的成果。而且“行动”即课题研究的方法,它选择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的综合。不同阶段的教师要基于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初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法”“总结法”来优化自身;专家型教师则可以通过调查法与案例法来解决课堂问题。这样的“草根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研究成果更真实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包含教育叙事、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案等内容,而上述这些都是“草根式”课题研究的成果,这样的研究更具真实性。“草根式”课题研究讲究做与写同时进行,从形式来看,它无须编写专著,不一定撰写专业的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也可以是一次教育调查等。这些成果是实在的、实用的,教师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提升自身能力。这样的表达方式简单、通俗,可以在相互推进中进步。可见,“草根式”课题研究不仅推动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同伴的专业发展[2]。
   4.调动起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从初职教师向着专家教师的方向发展。从最初从事教育事业到称职阶段为3~5年,教学风格磨炼为10年左右,教学魅力提升为15年左右。如此长时间的发展只有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才能达到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结合上述文章提到的“草根式”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如若长期保持教师对“草根式”课题研究的热情,自然可以调动教师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二、“草根式”课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选题
   从研究者视角来看,研究者自身的态度、能力对“草根式”课题研究的意义深远。“草根式”课题又被称为“微课题”,“微”是关键词,,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方法……这是“草根式”课题研究的源头。基于此,选题非常重要。虽然“草根式”课题研究来自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课题,只有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作为“草根式”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了提升“草根式”研究的实效性,在选题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遵循“研中教,教中研”的原则,选题要基于教学实践。例如,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发现,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内容都是初中数学基础的延伸与拓展,但当下的教辅资料很少涉及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经过大家讨论明确了“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这一课题,它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草根式“课题。第二,符合研究者的特征。例如,本校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他们有着很高的英语素养,而且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因此,高中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明确了“高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第三,基于教学实践,加大对已有成果的推广是必须的。比如,在听完名师的“在差错中寻找精彩”的讲座之后,学校教师对其体现的教学理念深感认同。高一数学教师研究发现,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可能相同,差错却五花八门。为了掌握学生出错的原因,教师要从典型差错入手控制,最终高一数学教研组的教师明确了“差错即资源”的研究[3]。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