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对爱国主义的弘扬

2023-03-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雍晓翠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28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且应当与我国的教育事业密切衔接、互相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个人信念,继而推动其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依托教材内容,采取更加多元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便利用课堂主阵地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促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详细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主义;弘扬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利用语文教材和教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相关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便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课程的内在价值,助力民族精神的传承。具體来讲,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同时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引导方案,确保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顺利地吸收文化知识和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与爱国主义思想密切相关。而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以及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都是描述我国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了解更多传统的习俗,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可针对性培养他们热爱、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另外,我国独特的名胜古迹、汉字也都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的《故宫博物院》、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遨游汉字王国”等,都是引导学生探索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素材。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时,教师可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剖析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含有与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有关的素材,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圆明园的毁灭》与《少年中国说(节选)》、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不仅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传递了“少年担当”,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感恩革命先烈,坚定爱国信念,继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三)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千百年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直接的体现,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示儿》、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从军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无一不展示了我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期盼,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正确的引导,切实提升其爱国主义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的现状
   (一)流于浅表,缺乏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应当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不仅需要与教学目标对接,还要融入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过于看重教学成效,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都存在追求形式、深度不足的问题,即认为在课上提到爱国主义或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内涵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全面性和深度性,进而出现学生在课上受到感染到课下就全然忘记的情况,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方法单一,缺乏实效
   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用更加新颖、有趣的引导方法,还要立足实际,保证方法的多元性和针对性,通过合理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希望通过讲解不同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致他们在聆听大量的理论知识时产生了排斥心理,这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育人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的路径
   (一)基于识字、写字教学渗透爱国主义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且识字、写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课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交流的工具,为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托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浓厚的爱国之情,并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解读汉字,通过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读音、含义和外形变化,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深化其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走月亮》一文时,就可以以“月”字为例,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展示该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书写形式,由此迅速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此汉字探索本课中的其他重要汉字,及时查阅工具书了解其含义和字形来源,从而不断强化其学习成效。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汉字时,也要善于拓展,如要求学生说出含有“月”字的词语、成语、古诗句等,并着重引导其分析该字在古诗词中代表的意象,从而通过拓展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再次,教师需要重视汉字书写活动。例如,可将形近字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区分差异,然后按照笔顺书写,还可以组织书写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开展多样化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汉字的意境美、形体美,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辅助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