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武喜平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75
“双减”政策的提出给学生及家长以喘息的机会,但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
小学语文教师,这一阶段落实好“双减”政策,无论是对学生今后发展而言,还是对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言都至关重要。应试教育思想及题海战术使学生疲惫不堪。在“双减”政策下,
小学语文教师应贯彻生本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基于此,结合个人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及“双减”政策的内涵,对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创新课堂展开详细探讨。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的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的作业负担,其二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基于这两点要求,“双减”政策同样也潜在地指出了学校教育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家长反馈,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发挥学校的教育责任,以减轻家庭教育支出与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负担。除此之外,在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国家还出台了“5+2”政策以及五项管理要求。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层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推出了“三限”和“三严”。对学校教育同样提出了“三管”和“三提”。“三管”是指管理好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管理好考试评价体系、管理好教师违规补课情况。“三提”是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让学生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积极快乐成长。
二、基于“双减”政策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
教师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实际上也是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时间去自主探究。小学是学生学习道路的起步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对个人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言,还是对增加个人文学知识储备量而言,都大有助益。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难题,而“双减”政策为学生保留了更多课后时间,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去探究难题的真正答案。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实践锻炼活动,心理层面及身体层面的抗压能力也都能隨之提升。当学生具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后,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加强。
(二)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的制胜法宝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以应试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千篇一律,即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更多的是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训练来应对考试。这既使学生思维越来越僵化,同样又让教师的惰性心理越来越严重。大部分教师认为,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无须改变策略、提升自我。而“双减”政策的提出,则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摒弃以往采取的题海战术,而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在考试时,学生应灵活应对各种题型,而非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在这一要求下,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都必须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自由且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全面、健康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坚持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及阅读理解能力与初高中生相比较而言都较为薄弱。尤其是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步期,教师在这一关键阶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较高的综合水平,才能在更高年级学习更为复杂的语文知识时得心应手。“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教学活动,切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继而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后,才能在之后披荆斩棘。
(二)遵循化繁为简
小学生除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外,其思维也较为简单。小学是学生形象思维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头脑中还不具备将抽象事物转化成形象事物的能力。教师在遵循“双减”政策要求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同时也要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重视启发引导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的能力。在落实素质教育背景下出台的“双减”政策时,教师同样也应重视启发引导的原则。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注重讲解新的知识内容,同样又要重视让学生发散思维,探索蕴藏在新知识背后更为丰富的内涵。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掌握情况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即便是在讲解难题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直接将答案呈现出来,而应抓住核心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破解难题后,其学习语文的信心及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大提升。
四、“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在教学中所秉持的教学理念较为保守,教学方式也一成不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家庭作业,试图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达到在考试中考取高分的目标。这一教学形式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倍感疲惫。小学生本身各方面能力都较为薄弱,在重压影响下,极易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让教师从转变个人教学理念出发,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