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隋辞迪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913
摘 要:在“减负提质”的教育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减负提质”实质上就是将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将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对学生减负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时,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流畅,课堂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策略;多媒体技术
“减负提质”是新时期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多媒体技术加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充分激发,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点趣味化地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近些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创造更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效果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多媒体来呈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在此过程中还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活动,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形式展开数学教学。将其中试题讲解的部分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具体的模型,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教师以课本为依据,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呈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教师应在课下多学习与多媒体相关的知识,钻研多媒体更好的呈现方式,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学习中,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二、“减负提质”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数学知识点的表现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章节中重难点的把握,在拓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更好地进行呈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其学习过程多是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引入十分关键,这一环节对整个数学课堂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与教师的导入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多媒体加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会形成深刻的印象,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比如,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将10以内的数字制作成可爱的动画,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字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字学习的热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加深对数字的印象。此外,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时,要重视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立足学生的生活来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并用多媒体将其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原型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环节十分丰富,比如利用动画进行导入,创编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但是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简化内容,避免学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将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在内,将教学内容、重难点搭配上多媒体动画和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多是通过对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的课堂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在“减负提质”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这种方式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状态有足够的了解,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积极地进行讨论,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在班级中也会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的相關内容进行整合,打破数学学习中时间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理论进行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然后借助计算机等工具来绘制统计图,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在学生进行尝试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对其中容易出错的点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