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超锋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722
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与写作水平,所以要做好小学语文学习这一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教师讲课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授课方式呆板僵化、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则是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教师在授课时,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一、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则是学习的牵动力量。小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日后初、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学习是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应作为被动者去学习,而是要积极调动全身心去讨论和参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方式,加以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利用,可以将学生的全身心感官调动起来,积极地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战争相关的课文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枪支模型来让学生传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育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也会对教师更信赖与喜爱,同样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教师通过认真地备课,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踊跃发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需要浓厚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可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提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影响。学生可以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教师也要树立好自身形象,指引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场思想沟通,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也能丰富教师自身的人文情怀。优秀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对问题能更深入地了解与思考,教师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除了相应基础知识教学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高效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与讨论中,在讨论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的修理工家庭,父亲帮同事买了一张彩票,结果这张彩票中了大奖,一家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将彩票还给同事,文章主要赞扬了诚信的美好品质。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依据这篇文章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与思考,因为修理工家庭比较贫困,急需用钱,而同事家庭则比较富裕,而且同事对彩票中奖又不知情。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树立学生美好的品质,培养其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更能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化,多数教师沿用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这一流程进行教学工作,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没能发掘学生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规律,大部分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更多只掌握了知识而难以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目前,语文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更多只是流于表面,并不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而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學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虽然保障了知识的灌输量,但是缺乏新意,难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这种听课状态下很难保证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二)师生交流不足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关注知识点本身,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消化或吸收知识点,所以要加大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常常也因为不好意思提问而导致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深入,最终考试成绩下降。很多时候师生互动只注重形式,没有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互动形式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互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课程改革需求。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逐渐失去思考能力,教师为了教学进度,漠视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思维没能得到真正的启迪,最终导致师生互动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三)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对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甚至厌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很多时候教师把成绩优异的学生归为学优生,在课堂上予以更多关照,将成绩不好的学生列为学困生,对其提出的问题选择忽视,这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创新举措
(一)丰富教学形式
1.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
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说”又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仅是自己在台上演讲,不顾学生的听课感受,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对语言表达方面的联系。例如,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并在上课时随机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所查阅的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当众讲话能力,还能做到对课文事先预习,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学生上台演讲时,教师可以在旁边对其适当点拨或提醒,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些不同地区的方言存在差异,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总会觉得不好意思,个别字的发音不准确,这需要教师在课间时间和这样的学生“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对其个别发音予以纠正。对写作水平较好但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全班学生面前诵读自己的作文,,来培养其表达能力,培育其自信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塑造更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