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程蕊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912
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读书能丰富补充知识;看报能了解时事、增长见闻、拓宽思路和思维模式,培养自身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消除寂寞、锻炼大脑。阅读教学不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而是要重视阅读技巧和内容,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出发,合理运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和
小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分数,会给学生报一系列补习班,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却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阶段通常因为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很难将阅读的练习放在课堂上重点培养,过多地耗费时间,会影响讲解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教学被忽视的情况下,学生逐渐表现出阅读创造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的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发布阅读任务,学生自主阅读完毕后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并未对学生的阅读创造力进行开发。此类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诗词的阅读上,教师让学生重复背诵古诗词的内容以加强记忆力,应对卷面考试,这类教学方式尽管难度较小,但教学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所学知识局限性较大,并在阅读古诗文时,常常会感到困难,这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在具体教学阶段,多数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只关心其考试分数,阅读延伸开展较少,对阅读的文化意义漫不关心,也没有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将阅读完全视为考试内容,而忽略了阅读本身为学生带来的益处,完全丧失了阅读本身的意义。此类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教师调整对阅读的看法,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将阅读的文化意义放在考试意义之前,做好教材延伸工作,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其更具阅读创造力,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材教学的过渡,合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教材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自身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再影响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与教材内容相近、风格相似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并主动参与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领会阅读材料的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避免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建议学生家长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来,能对学生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例如,部分教师会邀请家长陪同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具体表现为,家长使用手机记录学生阅读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强化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家长的陪读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阅读时录制视频,能记录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现进行个人评价,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突破,锻炼其优秀的阅读水平,并在阅读上提升自身创造力。提高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促进阅读兴趣。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量不足,就无法进行阅读。教科书是阅读教材,也是一切词汇的根本来源,基本的语言汉字都在语文书中可以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写、多练、多读,教师要对汉字的听、写重视起来,要确保学生完完全全地认识,而不是模棱两可。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丰富的报纸杂志,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体验,还能让学生获得社会上的信息。
第二,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合适的书籍可以吸引学生主动阅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不要给学生选择一些晦涩难懂的外国名著或者近代白话文,消耗大量精力的同时,也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书中难以理解的道理为学生的阅读平添许多烦恼,适得其反。要给学生选择书籍,循序渐进地从一些小寓言、小故事到现代小说,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教会学生做笔记。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笔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归纳总结笔记的同时,其实就是对阅读的复盘和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了解不透的知识点慢慢就琢磨透了,一知半解的地方也能了解透彻,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锻炼。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内容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阅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发展和训练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家长不要无缘无故给孩子增添压力,强迫学生去阅读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图书,要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和所需要的不同,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应了解学生在看书时想要干什么,是想获取信息,还是想研究书中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两个方面下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对象已经不限于纸质的载体,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呈现出来的信息也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对象,要对书籍这一概念有深刻的形态转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阅读特点。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儿童故事读物、科普读物和卡通漫画,其内容、文字都较为简单,这类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需求。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时,不可选择与学生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差异过大的教材。我国图书资源不乏优秀作品,古典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等,在小學生的阅读教学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教育意义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名人事迹和求学故事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教育故事的感染和熏陶,通过自己的阅读过程引发思考,感受文化的滋养,在循序渐进的文化滋养过程中稳定提升阅读创造力。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语文教师应从多个平台获取更多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将阅读教学作为依据,通过对各类搜索引擎的使用,在网络中寻找满足小学语文阅读需求的资源,然后在教学平台中共享即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材中主要包含《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童话故事,可以引入《声律启蒙》《三字经》和《百家姓》的学习,也可以增加成语故事的学习,每天一个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杯弓蛇影、愚公移山等。其中,重点将孔融让梨、铁杵成针、悬梁刺股、凿壁借光这一类弘扬谦让、坚持、好学、刻苦和敬老爱幼等美德的成语故事,作为阅读教育的重点选材内容,进行统一学习和讲解,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学习,并在此类故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引进《弟子规》《西游记》节选,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选取《增广贤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还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满江红》《兰亭集序》,学习《诗经》。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国外名著,如《简爱》、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对其进行内容拓展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处于高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