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鲁俊锦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23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一种升华,是让学生从最初的口语练习、识字学习、字词句段的学习上升到能够出口成章,并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表述成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表达清楚、通顺流畅、语言优美、耐人寻味的文章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形成“质”的飞跃。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是一遇到写作文就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爪”。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越过写作文这道坎,轻松地走出这片“不毛之地”呢?总结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去引导学生。
一、在给低年级学生进行字、词、句教学时,就要着手渗透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使用,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当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从一年级开始的口语练习到拼音教学,都是为以后的识字、说话、写话做铺垫的。教师应该从引导学生认识拼音字母,练习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发音、拼读开始,有意识、有目标地逐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我们引领学生逐步认读课文中生字、词语的过程中时时会遇到“,”“。”“?”等一些表示停顿的、换气的符号——也就是标点符号,这时,我们要在领读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说明每一种标点符号表示的意义以及它们各自的用法,并且通过范读例句让学生亲身体会这些标点符号的内涵与表达的情感。同时要引领学生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扩词、造句等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学生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以及二年级时,他(她)们已经认识和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词语和句子。这时,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范读课文后,除了让每个学生熟练流利地朗读、默读、诵读一定量的课文,积累语言外,还要布置一些简短有趣的课外文章使其阅读,从而积累好的语句。同时,每天要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写话训练。写话时不要刻意地要求学生非得写完整、写多少字数,学生只要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心里想到的东西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较为完整地记录下来就行。教师应该每天在晨读或自习课上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检查、批阅,多给予点评和激励。这样既能督促学生养成阅读和写话的良好习惯,又给学生指出了所写短文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就能点燃学生写作的火把,为他(她)们三年级时学习写作文或者写周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分层、分段学习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怎样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渗透修辞手法的使用,并要求学生背诵、熟记一些好的词句、段落和文章
我们知道,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写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也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这时,教师要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写话的基础上引导他(她)们进行写作文的训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写文章呢?
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积累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把学习语文和教学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语文教科书里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反复审核之后才决定的,是学生学习写作时最好的范文。教师要充分地用好教材里面的这些文章,因为它远远胜过书店里出售的名目繁多的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书。
如教师在引领学生逐层、逐段学习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的。要使学生明白,当作者在文章里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时,就得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层)自然段去叙述,这样写文章层次感就很分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当中作者表达意思接近或相近的几个自然段划分成一个大的层次。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写作的目的,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一定要用语言把它表达清楚,因为它是每一篇文章的“灵魂”。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领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的;了解作者在表达自己上述思想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好的写作技巧,用了哪些优美的语句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把课堂教学中作者写的好词和一些排比、拟人、夸张、过渡等佳句和佳段给学生勾画出来,让学生在熟读的同时用心体会,然后背记下来,在以后练习写作时信手拈来、巧妙应用。
三、在给高年级学生讲解精读文章、略读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每篇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的同时,要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仿写、范写类似文章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规律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转变过程,学生的习作过程也是如此。在我们引导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将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表述完整的写作知识之后,可以说我们只完成了学生写作教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怎样使学生的习作变得思路清晰、语句优美、中心突出、有条不紊,让读者爱不释手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学要做的第二步工作。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整整18年了,小学语文各年级各类型语文课我都教了好几遍。我认为,在高年级语文教学时,我们应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上每篇课文之前首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有目标地自主预习课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划出文章的层次,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和中心思想。課堂教学时,教师在督查上述自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点拨、归纳、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我们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看看作者是如何按照思路围绕“中心”进行逐层叙述和写作的;弄明白作者为何将文章中有的情节写得详细,而有的地方写得简略;如何围绕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去选择素材等。让学生把作者写作精美的段落、语句、所用的修辞进行默读、精读、反复读,使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领悟作者所写文章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使学生通过“读”从中理解应用修辞手法和平铺直叙法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写作技巧能够使文章锦上添花。
我们教学的第二个重点(难点)应该是: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我们在引领学生分析完课文,了解了作者写作的技巧后,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以课文为范文,独立仿写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