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魏斌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91
摘 要: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之后的教学延伸,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上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课后作业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端正学生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优化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安排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专属定制
传统的英语作业是让学生巩固上课学习的知识,更好地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但是这样的英语课后作业设计存在机械僵化、死板无趣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都是学科范围或者老师所讲的固定范围内[1]。学生在完成课后的英语作业时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因为英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还不是很快,需要教师不断地帮助学生理解。且学生现在所处的阶段对外探知的欲望很强烈,他们更喜欢有趣好玩的事物,而不是课后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学生不喜欢完成课后作业,就容易导致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以一种不认真的态度完成课后作业。这与课后作业的设计初衷相违背。基于此,英语老师应该进行相应的课后作业设计改革,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遵循学生内心的想法,知道学生感兴趣的,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所以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讲述在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开动脑筋,活跃思维。
一、突破传统作业模式,设计趣味性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课后作业形式是一本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在学生完成一单元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考查的内容就是老师上课所教的英语知识点。或布置一些传统的作业类型,如抄写、听写、翻译等这些比较简单、反复的作业。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没有对今天上课英语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而是在抄写的过程中思考着去哪玩,因為抄写的过程不需要学生动用脑筋,学生注意力自然就不集中。传统的英语作业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学生可以摸清老师布置作业的“套路”,所以为了节省做作业的时间,学生会在课间完成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课后学习是无用功,既不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还浪费学生与教师的时间[2]。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内容出发,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的作业内容与课堂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英语老师在上完课后不要着急把作业布置下去,而要根据当天上课所学内容设计作业,在学生下课前下发,让学生在家完成课后作业,巩固一天的学习。比如在设置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业时,可以设置“连线使对话完整”的英语对话,如将“Good morning.”“How are you?”以及“I am fine,thanks.”等句子打乱顺序,让学生连线,使学生了解英语对话的顺序,先打招呼再问好,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中巩固英语语句的使用。当然也可以提升难度,教师可以把两个不同场景的对话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句子中选择。
同时,教师不仅要安排传统的家庭作业,还要创新家庭作业的形式。课程标准规定,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学生应该为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选择和决定,并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造、实践和应用。
所以教师在设计新颖的家庭作业时,可以考虑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习到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完成的部分。因为课本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乐趣的设计最大化地利用在课堂上。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之中本来就有很多“sing”和“story”,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这两个部分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要求学生回去听课本上给出的歌,学会并了解其中的意思,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储备,课堂的展示也给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唱歌自然比自己写作业的吸引力更强,学生的完成度自然也会提高。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教导学生把难学、难懂的句子编成自己的歌,给句子加上声调。科学证明,唱歌的方式更能帮助记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story”上下功夫。故事本身就带有趣味性,故事是孩子的睡前读物,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沟通,在睡前把故事换成英文课本上的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小组任务,学生一起用英语表演书本上的故事,也可以适当扩充,加入自己的理解,对于不会翻译的句子可以问老师。学生在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用到已经学会的英语句子,还可以了解还没有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在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
二、优化传统作业结构,设置差异性作业
由于英语本就是学生接触的新学科,根据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会逐渐显现。作为教师,应当关心并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差异性的作业。而传统作业结构往往没有层次,没有照顾到学生差异性,给学生布置相同难度及数量的作业,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会做,,学习轻松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作业设计的有效率覆盖过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作业布置的意义,就是为了在课堂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若是出现大部分学生作业效果不明显的情况,那么作业的布置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教师设置差异性作业的前提,则是对学生基本学情有深刻了解,之后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从而布置相应的作业,根据学生差异性做到作业数量分层与作业难度分层。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进步学习,也可以大大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从而体现课后作业的优势。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学情,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前对本堂课的作业进行设计时,可以将作业难度和题量分为较易、中等和较难三个等级,随即通过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方式给学生分层布置相应难度的作业。而在首次作业完成后,就可根据上次作业情况,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分类,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