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表现性评价设计研究

2023-03-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于宝伟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727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相关教学部门亟待教学方法的更新。高中学科较为复杂,地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门基本教学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表现性评价方式在地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下应运而生。所谓表现性評价,是基于地理课程管理标准提出的一种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手段,其侧重于对学生具体能力的评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展,分析表现性评价的内涵、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设计方面的运用办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表现性评价;设计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教学不能单纯停留于知识灌输的层面,而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以及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将地理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科学合理地设计地理课程,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现如今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其中的意义,继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表现性评价概述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表现等进行的科学化评判,也是指对学生在开展具体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以及具体操作方面做出的客观性评定。表现性评价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只是单纯注重对学生表面知识结构的评价,而是将评定标准向更深层次推进,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精神。表现性评价超出了知识的评定范围,将实际的评定标准上升至核心素养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式情境的创设,以其情境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量度评定学生的实际能力,继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开展表现性评价,要求教师立足实际,依照教材中特定章节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依照现如今相关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等为标准确定表现性的评价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厘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与此节内容相对应的核心素养。
   (二)确定表现性评价的任务
   教师在对地理学科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要注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语言、文字、思想、实践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将此内容作为课堂表现情况的评判标准,并初步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
   (三)制定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机制
   表现性评价是在基于情境条件下以某种特定指标为依据进行的,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等级的划分,并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中肯的评价。同时,在相应机制量度的标准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量规掌握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际情况,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班级未来的大体发展方向,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融入实际的地理教学课堂中。
   三、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操作方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表现性评价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限制:首先,教师与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国家推行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教学形式的改革,但现如今的教师与学生依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基本的掌握阶段,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不足;其次,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拘泥于课本,无法在情境中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相较于自我探索,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最后,对于教师而言,情境的创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倘若将每一课程的情境创设落实,将极大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不利于表现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基于此,若想真正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立足实际,加强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随时代发展革新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将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知识层面的限制,注重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培养。
   (一)明确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表现性目标
   表现目标的确定,即确定评价的内容。在任何评价中,明确的目标是开展后续评价的导向,也是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后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等的直观体现。在进行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立足于课本,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哪些教学内容可以依靠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定;其次,在明确好评估内容后,设计相应的评定目标,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点,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的整体理念,把握现代化地理课程的评定标准,将其逐步解析为现代化的教学目标,以确保表现性评价目标符合相关的课程标准规范;最后,界定学习依据,明确学生在进行课堂的学习后应掌握的相应内容,并以此为判断标准评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高中地理学科理想化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实际地理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将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高阶的智能。其中,地理教材中阐述的各地名称、位置、气候以及特点等为事实性依据,因此其属于地理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性知识;在地理教材中,如绘图等,便是地理程序性的知识;而在学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层面的内容,则属于地理知识中元认知层面的知识。将高中的地理教学进行知识层面的分层,便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定。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检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将直观观察到的学生解题状态作为表现性评价的评定方式之一。以地理教材“大气受热过程”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其教学目标是绘制大气受热过程图,描述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此节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包含的知识较为复杂,其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绘图能力。另外,此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涉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动手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力等。具体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