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技师学院,山西 晋城)
由于教育行业不断改革与创新,国学经典也受到较多关注,并且逐渐被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还可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实际国学经典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对国学经典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然后再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价值(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十几岁,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会对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1]
另外,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并且使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逐渐形成积极与正面的道德取向与价值观念,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念。[2]
如在学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句子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这句话的意义,主要讲述松柏屹立于寒冬的精神,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应该坚韧不屈、迎难而上等。让学生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诗词,对学生优秀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在开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国学经典主要是以诗词歌赋的形式体现的,因此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歌赋的文化魅力,还可以接触到国学经典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5]
除此之外,将国学经典与中职语文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圣贤的优良品质。学生可以在学习国学经典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不断地完善自我,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与热爱,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间接地提升文化底蕴。[6]
此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注重国学经典的融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7]而在实际的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偏向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层面难以得到拓展,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知识较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权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与文化学习的比重,既需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应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层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8]
二、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一)重视程度较低,教学形式单一首先,学生对国学经典认识程度较低,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国学经典对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很难完全投入国学经典学习当中,这也导致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学生的知识层面较窄,并且无法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造成学生不注重国学经典的主要原因便是错误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是阅读各类文章,因此便觉得国学经典枯燥且乏味,所以不注重国学经典的学习。同时,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国学经典后,教师并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认为国学经典的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与了解,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国学经典学习当中,从而忽略了国学经典。
其次,大部分教师在融入国学经典时忽略了国学经典的意蕴,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国学经典的字和句进行逐步翻译,然后再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学经典的意思,就算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国学经典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与乏味,从而对国学经典学习失去兴趣与积极性,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难以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间接地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