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福建 三明)
近些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市场上各行各业对职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大提升,这就导致职业院校在近两年大量出现,并且也为社会与市场输送了大量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开展更加保质保量的一体化教学也是其面对的一大挑战。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的意义一体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专业教师需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地位,通过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安排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从而切实丰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形式,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主修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再加上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有限,导致其对该门课程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直接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1]。基于此,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一体化教学的角度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能够减少专业教师授课时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锤炼和培养。与此同时,一体化教学还能够促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朝着更长远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能够切实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分解成实际的训练项目,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现状(一)教学模式传统、落后所谓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单方面灌输,是一种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填鸭式”教学的固定模式。在这种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大部分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过程中都只注意到了对教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并且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也会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固定的教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略显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尤其是结合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打动他们,不仅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受到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都会大打折扣[2]。在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都会变得越来越单一,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则缺乏独立创新思考的思维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将变成单一、枯燥的代名词,而且其中很多比较重要的电气知识仅仅依靠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更无法在实际的操作与工作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大批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一方面为部分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各类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随着学生数量的激增,学校的教学管理难以跟上大批量学生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其办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导致学校里很多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本身在学习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层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中职学校的办学难度。而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有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习惯不够良好,缺乏基础的学习技能以及学习素养,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无法跟上教师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来说,其教学以及考核的主要内容还是与电工基础的分析计算相关的,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专业的电工类名词术语的理解和掌握。中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性内容的时候普遍存在对该门课程的抵触与厌学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技能实训教学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