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英
(甘肃省玉门市黄花学校,甘肃 玉门)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仍未及时转变传统作业布置方式,由此导致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缺乏实效性。这就需要相关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积极引入富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拓展性、探究性、感悟性的作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知识信息整合能力,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一大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错误的作业布置思路和方法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甚至敷衍式完成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基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关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作业布置理念及作业形式,将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作用和价值全面体现出来。
(一)趣味性原则在“双减”政策下,为减轻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元素,通过生动有趣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的作业。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只有以兴趣为导向,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具体的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某篇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的文章后,即可布置联想类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续写一篇简短的故事,尽可能在故事中传达出自身的中心观点与思想情感,通过布置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教师必须严格把控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总量,如一、二年级的学生禁止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在校期间可以完成简单的知识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但需要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控制在60 分钟以内。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综合考虑当天所学知识点的难度、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不同学生的实际诉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以免过大的作业量对学生造成负担,而过少的作业量又无法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提前规划一周左右的作业量,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作业形式,尽可能使学生对每一次的作业任务充满期待,同时提高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深度与广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探究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探究性原则,除了字词抄写、课文默写等简单的作业形式之外,还需要保证作业布置的延展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身感兴趣的知识模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生平简介、当时的历史环境等内容。如古诗词中涉及了大量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查询这些事物背后的含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切实地感受语文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
(四)实践性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师既需要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又需要将这门学科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促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另外,相关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养成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良好习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一)重点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若想通过科学的作业布置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高质量的作业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布置现有的练习册作业,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中的一大通病。对此,相关教师应结合当天所学内容综合考量适合学生的作业任务,深入研读教材、细致划分教学目标、系统性梳理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复习与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过程中及时将知识内化于心,以此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知识科普类文章后,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波涛澎湃”“窃窃私语”等重点词汇,要求学生在这些成语旁边写出相应的释义后,再用这些成语造句。与此同时,这篇课文还涉及了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因此教师还可以增设仿写作业模块,要求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运用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以此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修辞手法运用能力。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生词相对较多,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绘制手抄报的方式描绘出其内心的海底世界,通过富有趣味的方式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
(二)科学划分拓展性作业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