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筱萌
(沈阳市辽中区第二小学,辽宁 沈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优势明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情境教学法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应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寻找使用契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该方法的核心为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对生活、社会相关内容的加工,利用游戏、绘画、榜样作用等将教学内容融于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情境教学法主要依据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知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等理论,结合生活、语言描述、表演、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感,还能够对学生起到启迪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从中不断探索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通常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在兴趣导向下,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方式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自觉对知识进行探究。同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引导者,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情境中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地位,强化其主体地位,不仅有助于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落实,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丰富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有效结合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锻炼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环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热情,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1]。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借助音乐配合朗读,以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从音乐、文字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视频,创设多媒体情境,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交流,深刻感悟语言之美,体会语文的魅力,进而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一)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游戏是其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保证游戏难度适中,且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若游戏难度较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或者学生过于投入游戏,相对忽略了语文知识这一重点,这样便无法发挥游戏情境的最大价值。同时,设置游戏情境应结合教学任务,避免游戏与教学相脱离。二是合理把控游戏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最好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保证学生既能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够轻松掌握语文知识[2]。三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方式,保证游戏与教学内容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