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兰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连搭中心小学,甘肃 兰州)
语言是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演讲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拥有好口才,使学生获得自信,综合能力也随之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说”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以此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演讲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不仅使学生拥有好口才,为以后步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打下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良好心态、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良好心态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训练。良好的心态是演讲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演讲时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会全身心投入演讲中,由此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演讲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从容地应对演讲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演讲质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名人演讲的视频,观摩名人演讲时的表情、动作、心态,在反复训练中寻找不足和差距,使学生在演讲中拥有良好的状态。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对演讲来说,听众愿意听是最重要的,如果演讲的内容不够吸引人,那么听众就不想听。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宋美龄发表的抗日演讲,让学生明白成功的演讲是演讲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自己的观点,调动听众的情感,认真聆听,产生共情、进而达到演讲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在演讲时可以让学生采用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2]。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聆听演讲能了解演讲者的思维,因此,演讲能力能反映演讲者的思维能力。比如,有一些演讲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欢,可能是因为该演讲者具有正向、逆向思维能力,可以针对演讲的需要有效设置演讲内容。演讲内容没有逻辑漏洞,说明演讲者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有逻辑性的内容说服别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存在的问题演讲能力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人的演讲能力十分重要。演讲能力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且演讲能力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注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同主题的口语训练,目的是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从目前的教学来看,这些素材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目标并没有落到实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训练素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口语训练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学生不感兴趣,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演讲平台。教师将多数时间花在了学生考试成绩上,没有为学生搭建演讲平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导致学生的演讲能力无法得到提升[4]。三是教师的评价方法比较匮乏。有的地区在考核学生的演讲能力时,没有通过实际比赛评价学生,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演讲活动中,从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演讲能力,并将其放在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一)采取多元方法,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点燃学生的演讲热情,以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一个优秀的演讲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要想使学生勇敢地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师应采用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