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丽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城镇中心小学,甘肃 庆阳)
课堂的两大主体是学生与教师。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展示与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汲取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学生是课堂上探究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学习,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很重要。构建互动课堂模式,既能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又有利于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实施互动教学,也能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做好交流与沟通,提升互动频率,才能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不高,教师受陈旧教学思想影响,而学生缺乏与教师相应的交流,难以保持同频共振。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程度了解不足,这也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未能结合学情完善、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教师的互动意识不强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发起人以及促使学生积极“动起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渗透与传递,体现互动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不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缺乏互动意识,未能真正认识到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教师授课中仍然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知识的学习中被教师提前给出的要求所限制,无法发挥个性化的思维,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并不高。而且,学生的认知需求方面也得不到满足,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开展互动教学激情不足小学生身心规律具有独特性,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良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互动教学的认识,摸清学情、教情,采取适宜于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小学生情感方面更需要教师的调动、培养与点燃,这也要求教师首先充满激情,以情唤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缺乏互动教学的激情,一味关注学习任务,忽视了用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师生之间互动方式比较单一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这其中,师生互动教学则成为促使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以及“教”与“学”双促进的助推器。但是受一些原因的影响,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互动方式多为“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讲你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觉得枯燥,无法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趣味性、新鲜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强。由此也能看出,教师需突破传统的教学定式,不断丰富教学互动的方式,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四)互动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宽泛在一些语文互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互动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所采用的多是口头式表扬,常使用的评价语是“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非常棒”等,内容不具体。时间一长,这些评价语变成一种机械式的应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无法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这样的评价不能使学生受到激励与启发,未能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一)构建学习共同体,灵活互动在语文课堂中,教学互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彼此影响、彼此作用的一个过程,并非是教师单向输出知识、学生单向接受知识的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秉承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情、教情以及课堂上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做法,采取新颖的互动方式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与激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问题的启发下、激励的促进下,思维活跃,乐于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接纳、彼此理解,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互动教学的构建中,教师立足于“如何更好地教”,扮演好个人的角色,成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朋友。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落实“如何更好地学”,学生在教师所给予的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中思考、探究,敢于表述意见,敢于阐述观点,实现与教材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等,从而构建开放式的互动课堂。
(二)增加课堂提问,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