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祥
(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炮台小学,甘肃 兰州)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情境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抽取调查几个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理论基础,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建议,希望引起教师和社会各界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关注,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良好发展。
针对情境教学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丰富的理论,但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的研究很少,多数学者对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着眼于如何创设情境方面,忽视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参考了李吉林等诸多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调查问卷、访谈同行等方式,总结归纳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助力。
一、关键词界定(一)情境“情境”即情形、景象,包括事物的样子、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人物情感。教学情境是指教育教学的场景环境及与之相匹配的师生情感。亦即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结合教学知识营造一定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
(二)情境教学法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而营造情感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徐伟玲老师把情境教学法概括为: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利用表演、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接近生活的场景,增强学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李吉林老师和徐伟玲老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界定不太一致,但是他们对情境教学法的性质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是一致的。
本文认为,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创设生动、具体、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现状(一)调查的设计1.调查的目的
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策略的情况,能反映知识与情境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情况。
2.调查的工具
从学生的角度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设计了“情境教学法运用现状问卷”。
与同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与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调查的对象
笔者选择了所在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结果经过统计,“情境教学法运用现状问卷”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00 份,完成100 份,其中有效问卷98 份,问卷有效率为98%。
根据学生总分统计结果显示,问卷平均得分为85.88。其中,得分在84~105 区间的共60 人,占比61.22%;得分在63~83 区间的共26 人,占比26.53%;得分在42~62区间的共9 人,占比9.18%;得分在21~41 区间的仅3人,占比3.06%。根据得分区间所对应的匹配数据可知,有61.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情况达到了“基本应用”的程度,整体情况良好。
学生问卷每题所得平均分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大于4 分的调查题目占多数,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属于“基本符合”的状况。低于4 分的问题包括:在教学中引入艺术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运用引入艺术元素、利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智力因素等教学策略时存在一定不足。而“讲课和做习题是学习书本知识最主要的手段”问题的平均分为1.75 分,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与“讲课和做习题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最主要的手段”的描述更偏向于“基本符合”的情况,说明传统教学法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问卷得分结果显示:一方面问卷得分在符合“基本应用”情况的区间内的学生占多数,说明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策略的教师占多数。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仍多以传统教学法为主,且有部分教师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通过与同行教师的访谈,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结果具有一致性,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具有可信度。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