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从人美版小学美术单元教材的整体特点来看,它的实用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很强,是一套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美育教学为一体的完整教学体系,凸显了美术教育“以美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完美融合。基于此,借助人美版美术教材的单元设计特点,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一、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借助这一心理特点,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这种探索与实践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敢于创造和创新,并借助美术课堂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手工、绘画、素描、国画、剪纸、雕塑、美术欣赏等多方面的知识,课堂上的有效引领和帮助,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当中的美术素材创作出具有新意及观赏价值的美术作品。而这一大胆创新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保证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开发学生的智力在美术教学中,课堂上的积极实践和摸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手、脑、眼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敢于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使学生变得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术学习自信,能够借助点、线、色彩来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力。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资源,它不仅给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学习资源,还可以放飞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拥有向善向美的人格。借助课堂与生活资源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他们拥有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美术课堂上的很多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拥有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现状分析(一)美术教学理念陈旧从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较少,美术学科的课程设置、考试评价机制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导致小学美术学科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另外,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师生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美术教材中的学习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课堂活力不足,学生无法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如绘画、泥塑、剪纸、雕刻、粘贴等,需要有足够的学习材料,但家长及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施展,也无法从中体验动手的乐趣和成长的乐趣,美术素养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无法保障,难以在美术学科中获得成长和进步。[3]
(三)美术评价机制单一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数、外学科仍占很大比重,学校对美术课的评价机制仍然流于形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及文艺汇演期间,缺乏科学的、有效的、长远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品德的培养,导致美术的学科地位不能得到重视,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一)教师育人理论的创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教师的科学引领。教师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高,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要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积极探索求知,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提升自己。如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画精美的国画,会设计图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省、市级的美术专业比赛。教师还要通过听课、讲课、评课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有创新实践精神,能带领学生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创作美术作品。如用瓜子、花生、花瓣、布条、毛线等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变得爱画、爱创作、爱美,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