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江 孟范辉 张瑞芳
(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河北 张家口)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同比增长11.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53.0万辆,同比增长50.9%。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汽车工业逐渐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在推广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同时,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员的人才缺口会逐渐增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在海口参加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第三期时表示,预计2035年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超过1.6亿辆,其中纯电动车比例逾九成。在分阶段目标上,吴志新说,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行业共识,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会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大致在15%到25%之间;2030年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车占比在90%以上。
按照汽车保有量与维修人才需求量的比例关系,汽车保有量与直接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的人数平均比例约为26.1∶1,以此推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人员,2025年缺口约为96万人,2030年缺口为300多万,2035年缺口为613万人。促使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
三、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传统燃油汽车对世界环境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
截至2018年,全国有11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而中职学校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开设了该专业。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培养新兴产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开展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然而,中职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如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缺少相对应的师资,缺少统一、专业的教材,实训中心缺少系统规划,设备使用率较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不是建几个实训室、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顶层人才培养定位出发,确定专业教学标准,构建课程体系,规划实训中心,提升师资能力,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出口和质量。在诸多矛盾中课程建设是重点。而课程建设中教学资源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因为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再好的实训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好的教学资源,再好的教师也只能是“无米之炊”的教师。
所以教学资源建设就是要以教材为核心,围绕现有的实训设备开发配套数字化资源,提高资源的价值和匹配度,使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
四、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研究基础(一)软件基础1.研究人员条件
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研究团队应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支撑,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筹备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把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方向和内容审核;骨干教师收集材料、组织具体编写内容;青年教师辅助骨干教师工作,从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上团队成员也需要更多的学科知识支撑,包括新能源汽车、信息处理、摄影摄像和数据收集分析等相关知识内容,特别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数据收集的量级和分析的方法直接影响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精准度。团队需要整体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的特征,只有这样结构的研究团队才能保证课程研究成果的专业性。
2.校企合作条件
校企合作方面主要指团队成员深入企业一线,调查企业的真实需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学校和企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指导手册、学习领域标准、教学知识汇编、教学课件、考试题库、第三方人才评价方案、教学质量管理、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只有在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教学体系、内容和资源培养下的学生才可以做到学企“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下的研究成果才具备行业推广价值。只有深度校企合作才可以保证课程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二)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