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民
(福建经贸学校,福建 泉州)
《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2020年达1.2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超过4.9万亿元。从“万物皆可播”到“足不出户、宅着购物”,直播电商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各大平台和品牌争相入局,开启疯狂带货模式。同时,直播电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而最终要赢得这场战争必将是靠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与专业发展趋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培养适应电商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让职业教育迸发生机活力。
一、学校近三年(2017—2019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根据对学校电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和统计,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营销销售类、传统电商类、直播或短视频类及其他类。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学生整体就业率高,但专业对口率低,大部分从事基础岗位;
(2)学生对就业感到迷茫,迷失方向,稍有不适就选择跳槽;
(3)供需两侧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企业招聘难、学生就业难问题;
(4)整体薪资水平不高,集中在3000~5000元,但有较大的成长和提升空间;
(5)近三年从事直播和短视频相关岗位人数增加明显,说明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
由此可见,直播、短视频业态蓬勃发展,出现了人才的稀缺。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提炼产品卖点、沟通销售技巧、营销和活动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新要求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专业快速发展,探索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用型新电商人才。
二、直播形势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问题(一)人才培养定位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电子商务不断发展推进模式更新、业态创新、技术革新,新形势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档升级。学校应该转变思路,立足市场,服务新兴业态,及时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直播和短视频方向的人才。另外,电子商务涉及多学科、多门类,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上存在“求多求全、既要也要”的现象。课程多以传统电商类课程为主,缺少直播模块课程,也没有形成定位清晰的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造成“泛而不精”的现象,导致学生择业迷茫,无从下手。[1]
(二)直播领域师资力量薄弱,实操专业教师紧缺电子商务是门专业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传统的电商运营还是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业态,均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短视频和直播,产品设计规划、短视频拍摄、视频剧本制作、直播技巧、直播效果监控等方面都需要专业化、系统化的能力。而对于专业教师,多数大学毕业就入职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别说近几年才发展的直播、短视频业态,更是知之甚少。
(三)教学模式陈旧落后,直播实践学用脱节电子商务近几年经历快速发展,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发展步伐,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直播与短视频方向。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填鸭式”满堂灌一讲到底,学生参与程度低,动手实践少,教学效果差。另外,直播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没有真实项目支撑,学生的实训大多借助虚假仿真,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难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1]。因此,必须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直播课程体系,紧贴岗位需求,做到“真项目、真实训”。
(四)直播教学设施不足,实训场地需求急迫学校处于新、旧校区搬迁和建设之中,场地和设施设备卡在新旧转换档口,直播实训场地处于整体规划或申报或建设过程中,目前能够投入使用的实训场地、设施设备较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弥补场地、设施设备不足问题,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引企入校,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植入企业真实直播项目,以弥补教学设施设备不足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
(五)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培养体系亟须完善传统电商有较为成熟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培养体系,而新业态的直播电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及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科学的课程体系还在构建、完善中。另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更进一步制约了直播电商的发展,应尽快探索和构建“会策划、能直播、懂运营”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三、直播形势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策略与实践(一)优化方案,剑指直播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人才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