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厦门)
科技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教育模式的改革,而信息化时代主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于教育而言,这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时机。[1]
国内最早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互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三者的结合,对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恰恰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在促进中职思政课真正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所以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价值。
一、中职思政课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有效提高中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趣味性和主动性才是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中职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需要做足准备、深入学习、内化于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满足了这一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利用学习平台创建课程,利用平台功能和丰富的资源,课前,教师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清单和学习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课中,通过平台丰富的功能如选人、测试、主题讨论等开展活动,进行线下的学习、互动和评价。课后,通过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及反馈学生学习相关数据。这种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还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发布“中国传统文化”“家乡文化”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特点,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及视频,以备课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讨论感受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针对各组表现进行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物化学习效果。课后,学生完成课后任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宣传的社会实践,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
(二)实现中职生思想理论的整体提升和因材施教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这对中职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而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差不齐,如何有效把握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给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教师集群体智慧整合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案例,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跟老师进行互动,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总体上的“漫灌”。教师也可以在线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实现因人而异的“滴灌”。
(三)有利于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议题式教学是现在思政课热门的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同时实现对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影响了议题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用心去参与、敢于去尝试、乐于去分享,教师可在课前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熟悉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便课堂讨论。
如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的教学中,笔者以“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议题,探讨本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课前,教师推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本节课知识要点”“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新闻报道”等相关学习资源,各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内容生成本组观点,课上通过平台进行主题讨论。即通过线上学习辅助课堂学习的模式顺利完成议题讨论,帮助学生生成、理解学科知识,发展学科素养。
二、中职思政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