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实验课中的实践

2023-04-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实验课中的实践

彭剑军

(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晋江)

现如今,我国食品专业已有的本科及大专毕业生远不能满足和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相继开设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是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它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实践性很强,它基本满足食品行业一名一线从业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和检测在微生物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是不行的,必须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中学,学中“做”,才能达成学习目标。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职教育的一线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中职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重技能、轻理论,要步骤、缺方法,注结果、少效能;学习缺乏主动性,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多机械、简单模仿,少积极探索钻研,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释放。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讲也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而对教材和教法的探索和研究是我们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更是我们在实践中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项目教学法近年来兴起,并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得到实践和运用,在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为此,本人将项目教学应用于中职课程食品微生物中进行尝试和研究。

项目教学法打破了教与学的界线,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以项目为驱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项需求,从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适合于内容灵活、解决方案多样、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下面通过食品专业课程食品微生物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实验,来谈谈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提出项目任务

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此次项目实验是食品检测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项目。目前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来测定食品中细菌的总数是通用的方法,也是很多食品公司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现在参照的标准是GB4789.2-2016。为了使学生的项目任务更加明确,提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按照公司工厂操作情境,设定项目分包、小组接标领取项目任务、小组制定方案、审核通过方案、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环节。小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组合,并遴选出项目组长,一般成员4~5人,同时每组必须配备骨干成员,起好带头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各小组分别承接不同的项目任务,有的检测某品牌鲜牛奶,有的检测某品牌饼干,有的检测某品牌矿泉水。(小组如果多的话,食品品牌可以不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其细菌总数,掌握液体食品的采样方法、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以及平板菌落的计数方法和原则。为了规范操作,每小组除了教材资料外,还配备GB4789.2-2016打印材料。

这种将学习目标用项目任务的方式提出,以项目促学,从任务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分析项目,清楚了解实验项目,并制订详细的实验项目计划(一)确定检验对象,明确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每个小组分包的项目内容,确定检验对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要完成项目需解决的问题。并把所有问题罗列出来,越具体越好。为此,小组自发组织学习GB4789.2-2016资料,掌握相关知识。小组内部提供解决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形成初步实验项目计划。

(二)完善实验方案

作为教师,要统筹安排好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工厂实验现场参观,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掌握:①细菌培养的常识性知识;②培养细菌的操作规程;③常用仪器工具和实验材料的使用、维护和保养;④培养基的配制、细菌培养、倒平板等实验步骤的合理设计;⑤创设企业化情境,培养职业意识。

通过参观了解,完善原有的初步项目计划方案。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严格把关方案,可以小组间互评,教师也参与方案评审环节,最终形成小组一致方案,并制订项目实验的具体行动计划。教师不再布置具体任务,更不用告诉学生如何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根据小组项目明确自己的任务,去找寻完成任务的方法,并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认知。这个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求知,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相关知识成体系的学习,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巩固和提升。

三、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完成项目

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范,付诸行动,完成项目。

(一)实验准备和保障

1.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实验要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准备好。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