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论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的建设

2023-04-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论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的建设

潘菁菁

(福建建筑学校,福建 福州)

一、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专业课程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这从政策层面上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在教学教改层面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及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中职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好了,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中,这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提供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更要紧跟步伐,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打破多年来思政课的刻板形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将正确、正能量的内容导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将塑造价值、知识教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这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应有的模样。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建设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见86页表1)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专业核心课,是学生今后从事工程勘测、施工、监理、运营管理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核心支撑作用。因此,工程测量课程要切实落实课程思政,通过工程测量项目的具体情境,在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测量仪器工具的同时,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工程的勘测、施工、监理和运营管理等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保障,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通过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培育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塑造尽职尽责、求真探索的职业精神和科学素养;强调忠诚奉献、守正创新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同时,工程测量课要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现代测绘仪器与技术在工程各个阶段中的使用;使学生能够胜任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等应该具备的基本测设和测定的职业岗位能力,达成“能力培养+实践探索+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对学生毕业后考取中级工程测量员,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施工员、测量员打好素质、知识、能力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思政育人目标

(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2)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实践探索的科学素养;(4)忠诚事业、无私奉献、使命必达的测绘精神;(5)遵纪守法、依法测绘、维护版图的法制观念。

2.职业素养目标

(1)遵守测量规范,守护职业操守,具备规范意识与底线意识;(2)具备安全生产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3)认识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环保理念;(4)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5)具备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吃苦耐劳的品格;(6)增强保密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确保地理空间信息安全。

3.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测量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行业概况,具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具备正确应用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2)熟记DS3微倾式水准仪、DJ6经纬仪、全站仪、RTK等测量仪器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正确操作步骤;(3)理解高程、角度、距离等三大基本测量的原理,掌握三大基本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计算方法;(4)了解水准、角度、距离测量中误差的来源,掌握水准、角度、距离测量中误差来源消除或减弱方法;(5)理解全站仪测量的基本原理,能熟练运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及导线测量与数据计算;(6)了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理解GNSS RTK的测量原理与方法。能够进行GNSS RTK坐标测量;(7)理解和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地形测量的原理和基本方法;(8)能正确识读并绘制简单地形图。

(四)课程内容(以高程测量为例,见86页表2)

表2 高程测量课程内容

(五)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途径和方法(举例说明,见86页表3)

表3

(六)具体实施(以水准测量为例)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