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玲柳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
一、整体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数学是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在中职段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更是学习护理技术等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奠基石。数学课程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概率与统计初步”模块是中职数学课程必修的四大基础模块之一。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概率统计观念,运用概率统计知识为日常生活服务、为专业学习服务。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这里包含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同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很多解决简单概率统计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因此,学生对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并不完全陌生,能够初步感知和理解简单的概率统计模型。
学生的能力特点:大部分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实践能力欠缺。我们通过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进而引入古典概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概率的简单性质及应用、抽样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特点及应用、样本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结合丰富的课上课下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概率统计知识的领会和运用。
学生的情感态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个别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我们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和专业案例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工具、计算机模拟等活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和应用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指导,并安排了实际操作。
(三)理念模式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我们以《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准则,以对接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依据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兴趣为导向,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遵循“教始终为学服务”的宗旨,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在问题驱动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参与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模块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选用了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情境案例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观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体会学以致用和数学的严谨之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课程目标我们以《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准则,以对接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的,依据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兴趣为导向,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程目标:让学生在“活动观察、合作探究、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参与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认识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与成效(一)实施: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课前: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优秀的线上资源,教师提前制作有趣的视频,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自学视频切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心理,学生往往更感兴趣,“乐享其中”。观看完视频,布置主题任务(如:四月份气温变化情况调查),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以讨论留言等形式打卡,督促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做好预习。在讨论区进行交流的时候,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其他学生来解答,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为学生进行解答。
课中:
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使概率统计理论知识学习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人们常常在直觉上会形成有关概率方面的误判:彩票中奖明明是那么低概率的事件,但是还有那么多人沉迷其中;又如飞机失事事件,据统计,飞机空难是发生率极低的重大灾难事故,它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可以说,它甚至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都要安全。借助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发认识到,如果仅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做出判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不断学习科学的办法来进行判断,所以学好概率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实真相,树立正确的“三观”。数学的大课堂其实就在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如此学数学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有活力的知识,且这些知识是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如此学数学又可以充分展现数学自身的魅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让数学回归生活绝不单纯指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意学数学,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2.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案例实用化